首页 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

第3章 攻击机


员。

    经此一役,日本海军从士气到实力都走向衰落,太平洋战场态势立刻发生了扭转。日本的失败与自身的狂妄、作战计划的漏洞、情报的泄露、指挥员的失误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美军取得的最重要战果无疑是击沉了4艘日本重型航母,而将它们直接送上西天的就是sbd俯冲轰炸机,经此一役,“无畏”成为了美国人的英雄和日本人的梦魇。

    俯冲轰炸机的兴衰

    二战期间,德国、日本和美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招牌式俯冲轰炸机ju-87、99舰爆和sbd“无畏”,成为了重要的战争利器。

    那么,俯冲轰炸机是否属于轰炸机呢?答案是否定的。轰炸机,是以空地导弹、航空炸弹、航空鱼雷为基本武器,具有轰炸能力的作战飞机,轰炸机具有突击能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性能高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攻击机(强击机)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海面)作战。二战时期的大部分俯冲轰炸机和舰载轰炸机从作战能力、作战功能方面而言,一般都划分为攻击机的范畴,只是当时“俯冲轰炸机”的称呼一直延续下来而已。

    然而,俯冲轰炸机的生命几乎都集中在二战战场上,从1939年到1945年就完成了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如上文所述,二战期间的水平轰炸机瞄准能力有限,而且炸弹很容易受风力影响而偏离预定轨迹,难以有效配合部队对桥梁、碉堡等精确目标的突击行动,而这些小目标往往却是决定地面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俯冲轰炸机的投弹精度优势体现出来,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俯冲轰炸机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俯冲对机身和机翼强度要求较高,结构重量明显高于其他飞机,而且俯冲轰炸机飞行轨迹相对固定,非常容易计算出来,熟悉了之后便成为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的“活靶子”。随着航空工业和对地攻击武器的发展,强击机、战斗轰炸机逐渐也具备了俯冲轰炸的功能,航炮、火箭弹等提升了对地面点状目标的攻击精度,俯冲轰炸机的优势逐渐丧失,这在德国的屡次战场失势中得以充分体现。二战后期,俯冲轰炸几乎只在海战中发挥作用。

    二战后,精确制导武器闪亮登场,代替了粗犷的炸弹执行精确打击任务,俯冲轰炸机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而一去不返了。

    3.6 “鹞”式奇迹:脱离跑道束缚的战机

    “鹞”是世界上首个具有实战价值的固定翼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它可以像直升机那样在不大的平地上起飞,也可以在空中悬停、原地转弯,甚至倒退。这种概念虽然没有成为当今战机的主流,但其实现的技术奇迹却是航空工作者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真实写照。

    垂直起降与空中悬停

    在二战中,各国都在可能的条件下对敌方机场展开了大规模轰炸,密布的弹坑令各种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无法起降,其破坏力无异于直接摧毁战机。因此,人们开始思索能否研制一种类似于直升机的不依赖于跑道的固定翼战斗机,可以在恶劣的机场条件下或海上舰船完成非常规起降。

    与此神似的另一种期望则来自于歼击机飞行员们。空战中的核心战术之一便是“咬尾”,也就是回避敌机前方的被攻击位置,占领敌机后方的攻击位置。在战斗中苦于你追我逐的飞行员们不禁会萌发一种更为直接的念头,如果自己在被追击的时候能够突然减速甚至悬停下来,让过后面以数百千米时速飞行的敌机,那么自己就可以立刻转守为攻,占据有利位置。

    其实,有一个答案可以将两个问题一起解决,就是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又称“短垂”战机。

    垂直起降这一想法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到了50年代初,法国工程师克尔威布勒将垂直/短距起降的理论发表在航空杂志上,很快得到了英国人的关注。在60年代,美国、西德、苏联、英国等多个国家都对垂直/短距起降机型进行了深入研制,发展出十余种试验机,但真正能够装备部队并具备实战功能的只有英国的“鹞”式攻击机。

    “鹞”式成功

    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持下,霍克飞机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于1957年开始实践垂直起降型战机。1960年,第一架原型机实现了空中悬停,并引发了美国和德国的兴趣。1962年开始,英美德三国开始联合进行新机鉴定试验,但美德没有继续进行研制开发,相关试验结果为英国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英国首架成“鹞”式于1966年8月顺利试飞成功,1969年开始装备英国皇家空军。

    “鹞”式实现垂直起降与空中悬停的核心是其“飞马”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有4个可随时调节转向的喷气口,飞机正常飞行时喷口向后,垂直起降或空中悬停时喷口向下,短距起飞时喷口先向后再迅速向下……此外,机头、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