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勒瓦斯并不傻,他知道,虽然大明足够强大,沈平鸿既然答应了引明军来援,就算不能击败准噶尔,保全叶尔羌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他也知道,这些汉人不是来做慈善的 之前漠南的事情,距离叶尔羌也不远,他也略有耳闻,如果自己能够在明军来援之前,就自行依靠叶尔羌的实力,击退准噶尔,最起码能够避免沦为汉人树立的傀儡。 可惜,现实并不会这样如愿 此时的准噶尔虽然称不上后世康熙、雍正年间,那种横跨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全盛时期,但已经处在上升期,虽然只有数万骑兵,但战力已然不下当初的满蒙八旗。 尤其是在逃亡西域的阿济格、满达海等人带来的技术升级以后,更是如虎添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些满洲人教会了他们如何铸造火炮,如何锻造甲胄与兵器,以及更重要的,让他们了解了明军到底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准噶尔大汗僧格也算一代草原雄主,他大胆的重用了阿济格和满达海,许诺了他们在征服叶尔羌以后,占据天山以南一半的城镇和土地。这种无依无靠,身处异乡的孤军,往往是草原势力最爱的雇佣打手。 在阿济格等人的协助下,僧格用几年的时间,对准噶尔诸部进行了初步的封建化改革,将过去零散的部落按照人数和地域重新分划,形成了类似于八旗的军民体制。 整个汗国分为十二个鄂托克,每个鄂托克有五千帐左右,男女老幼合计两万上下。 也就是全国倾巢而出,大概能凑出六万之军,当然,事实上能动用的没这么多,也就三到四万左右。 可战斗力和凝聚力却得到了质的飞跃 于是乎,当信心满满的叶尔羌勤王军,迎面撞上围城部队抽调出来的六千骑兵,便近乎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事实证明,经过数十年内讧和消耗的叶尔羌,早已不是西域雄心勃勃的新星准噶尔对手。 僧格亲领两个鄂托克的骑士,分为左右两翼,以俯首扑击之势,将援军团团吞噬。纵使兵力上,他们和对方相距甚远。 但叶尔羌的援军,并非全部都是骑兵,而是步骑混杂组成。 这并不奇怪,叶尔羌并不是草原国家,虽然他有很深厚的游牧文化和蒙古背景,但西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放牧,事实上,天山以南的民众聚居区,大多以农耕为主。 戎装骑士们,手持挽弓,或者火铳,在牙儿干河畔奔驰 牙儿干河是天山以南的主要河流,至少当地一半左右的居民赖以为生,天山以南的部落和城镇相较于北疆,更为分散,故而眼前这些能从各地勉强凑出来的白山派勤王军,各自分属于不同的势力。 由昔日蒙古帝国崩塌而产生的政权大多如此,看似地域广大,实则散乱难聚,宛若商周诸侯。 没有经过统一整编训练的军队,即使临时凑在一起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而相较之下,准噶尔骑兵从五年前,在阿济格等人的建议之下,僧格效仿八旗重新划分鄂托克指挥,军民一体,安则同牧,战则同军。 每百帐设伯长,千帐设都尉,六千骑兵分作两翼,刚好各为一个鄂托克。 每个鄂托克还有独立编制的火器单位,用以辅助 沈平鸿站在叶尔羌城头上,目睹了整个战斗过程,他对着场面倒是并不陌生。 当年多铎、博洛引清军下浙江,他是亲眼目睹全过程的。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官老爷们如丧考妣,眼睁睁看着十几万大军,被区区数千八旗兵击溃,冲散,然后挨城挨镇的搜捕劫掠。 那时候,或者说在朱由榔东征之前,于关内汉人心中,建虏实在是宛若凶神般的存在。 眼前这些叶尔羌的军队,也许比当初江南四镇的明军稍强一些,但也就一些罢了。 旧乏训练,又长期内乱,人心涣散,面对新兴强敌,结局几乎是可以注定的。 但沈平鸿不愿意提醒尧勒瓦斯,而是要让对方亲自体验一下希望破灭的感觉,从而断绝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82章 班定远(上) 叶尔羌城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