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待我都跟咱们家的一样,不用另添人,多生分呢。” 宋大人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不再管他,只在他走那天带着纪姨娘一道送他出县,看着他乘坐的小车潇洒地往府城而去。 城外山路崎岖,小车赶着比骑马慢许多,所以宋时中途在客馆歇了一宿,到府城时已是第二天下午,阳光正炽烈。然而到得城外长亭处,他正隔着窗子欣赏两边山色,却见一道白衣纱冠的身影骑着马从远而近翩然驰来。 那人到车窗前才一拉缰绳,疾停下来,按着窗框说了声:“你来得倒快。” 虽然道旁有绿树,并不直晒,可福建的热是一种湿热,空气都是蒸人的,隔着窗户都能看到那张脸晒得发红,额头颔下汗水直流,不知是不是汗水流进眼里,连眼尾却有些发红。 宋时连忙拉开窗纱,递给他一块干净手巾,叫他擦擦脸,到车里躲躲阳光。虽然车里也不凉快,但至少不用暴晒着。桓凌抹了抹汗,却不肯进去,只说:“我身上热,坐进车里连车厢也蒸热了,连你也不舒服。不如骑马回去,走快些还能迎迎凉风。” 他让马车过去,拨转马头,带着宋时直接回了通判衙门。 宋时已经住过通判后衙一回,再来也不必跟他客气,亲手抱着油印机和蜡纸下了车,到堂上便蹭到他身边,上半身微微靠向他,露出个神秘的微笑,用气声说:“师兄,你屏退左右,我有个宝贝要给你看。” 他在桓家从没有过这样的情态,这一笑落在桓凌眼中,竟有种“悦怿若九春”的惊艳。 屋里本就没有别人,只院里有个小厮在洒扫。桓凌却不提这些,只顺着他的意思,出去叫那小厮去前面玩耍,而后紧盯着他手里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问:“师弟有什么要给愚兄看的?” 宋时一层层拆开包袱,行取出像个木盒子一样的油印机,又从底下几个油纸包好的纸摞中挑了个印满字的,拆出一张,拿给桓凌看。 “这是我新钻研出来的印刷术,师兄看看这印种印刷技术好不好。” 好,怎么能不好! 桓凌一见到纸上笔画极纤细,却字字清析,仿佛刀削斧凿出的文字,便从胸间叹出一声“好”,抬眼看向宋时,惊艳地问:“你是怎么印出来的?寻常雕版,若是将字画雕得太细,便容易刻出断笔,哪能印得这样纤细、这样清楚利落,且又细而不弱,骨力遒劲…… “世人都以为宋版最佳,印书都学宋体,我只看你印出的这一页,足可脱出宋版书的模范,独立一家风格了!” 第44章 宋版书都出自名家手书,其字肥学颜体、瘦学欧柳, 精校精印, 字字工整细致, 绝无错讹。所用的墨锭也比后世为佳,开卷后墨香袭人, 墨色光润清朗,泼水不洇。而到本朝,印书便完全成了匠人之职, 书写文字再无宋版的名家气象。再从其雕版到印刷也粗劣了许多, 印出的字墨色浅淡模糊, 笔触粗笨无力,远比不上宋版。 宋时这版却一改今时印书的粗糙, 笔致清瘦、字形方正, 书字筋骨毕露, 用墨明亮光润, 显得纸面格外疏阔朗洁。 桓凌的目光从纸上转到宋时脸上,问道:“你能创出这样清瘦有力的新字体且先不说, 这等纤细笔画是怎么印出来的?难道不是匠人雕刻的书版, 另有什么玄机?” 宋时缓缓打开油印机盒盖, 指着里面被油墨浸黑的纱网, 含笑答道:“当然不用匠人, 全靠这个大宝贝儿。” 桓凌低下头细看,只见那个盒子从当中竖分为两半:一半是个木框框着的纱网,纱网叫墨汁沾得黑糊糊的;另一半底下铺着块平板玻璃, 上头摆着几管铁头木杆的细笔,一个瓷墨瓶、一个表面沾满墨汁、带把手的圆棍。 这么个盒子就能印书?书版何来?难道靠那铁笔刻出来么?可刻出的是阴文,这印出来的却是细如笔尖的阳文啊? 他仍是不解,摇了摇头,含笑望向宋时,等他给自己解释。 宋时便将油墨、皮辊子、铁笔和玻璃调墨板都拿出来,再从最底下取出钢板,拿一张干净的新蜡纸铺在钢板上,写下一个庞中华体的桓字,又勾画一个实心的颜体桓字,然后夹到纱网下,底下垫上白纸,拿辊子沾上油墨滚了一记。 两个墨色光润、清晰疏阔的“桓”字就印在了纸面上。那个颜体字也比早前有了进步,字体内框涂得满满的,就如真的软笔书成,再看不出笔划之前落下的空白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