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见孙子来想要起来说话,范衡连忙按住爷爷说:“爷爷有啥吩咐,孙子自会照办。”范钟叹了口气:“理宗重用贾似道国运不堪啊!”范衡心里一阵感动,爷爷到了这个时候还在为朝廷抄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爷爷还是安心养病吧!”范钟喘着气说:“‘居江河之远而忧其君’,百姓也应为朝廷忧心呀!爷爷甚为国运担忧,奸臣弄朝社稷不保呀,可惜理宗皇帝听不进去,久之大祸临头呀!”“爷爷光为朝廷着想,您自己这辈子有何遗憾之事?”“自金兵南侵南宋朝廷胸无大志偏居一隅尽情享乐,虽金国已灭,那大多为蒙古国之功,蒙古国虎狼之师虎视眈眈金国吞并国土兼为他国占据,据我判断大元不久就将南下,觊觎南宋疆土之心犹如司马昭昭然若揭。”“爷爷不还是讲国家大事吗?”“这次苏州之行原本想去洛阳万安山祭奠文正公、忠宣公、子遵公,然疆土在蒙古军囊中行程受阻不能成行,此为终生之大憾也!爷爷时日无多今生无望亲往,待疆土收复之日孙儿前往万安山范氏祖茔地代为爷爷祭祀,还望先祖原谅仲和不孝之过!”范衡含泪点头。 ? ? ?傍晚时分,天上忽然下起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北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飞雪,整个的天似乎被巨大的风轮搅动的天昏地黑。 ? ? 范钟一时昏睡一时清醒,嘴里念念叨叨着朝廷的大事,到了酉时时分一口浓痰堵住喉咙一心为国抄碎了心的范钟老宰相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刻! ? ? 十二日早朝,理宗皇帝上朝忽然赶到一阵心悸,预感到今天可能有啥不好的事发生。果不其然,司天监出班奏曰:“启禀陛下,昨晚观天象东南方有一巨星陨落,朝廷恐有大人物不测。”理宗皇帝听信大臣史岩之“似道虽有少年习气,然其才可大用也”的谗言此时的贾似道已是端明殿大学士兼枢密院事。他出班奏曰:“此天象臣以为自然所致非为异象,司天监不可蛊惑人心!”天象一事本来就是莫衷一是似是而非的事谁也说不明白,众臣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 ? 这时,婺州快马来报,“范钟老宰相离职后家乡无地起楼台,长期居住婺州驿馆,昨晚酉时薨!”理宗一惊,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泪流满面,“范爱卿为相多年,位列三公,官居一品,清直守法,重惜名器,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实为众臣之楷模。赠少师,谥号‘文肃’,明日起辍朝二日以悼念范文肃!” ? ? 理宗皇帝对范钟感情甚笃超过一般的君臣关系,忆及范宰相的好悲痛每每不能自已,来到御书房将临别时赠给范钟的咏梅诗“隔水闻香远更幽,冰姿消瘦为谁愁。天教独向春前发,不与凡花混一流。”理宗以腊梅之高洁赞誉范钟人品之高尚,御笔写就,命宫中能工巧匠刻在镂金绣匾上,并派专员送给范钟故居范氏家庙予以褒扬清正廉明。 ? ? ?等分散各地做官的范钟儿子们赶到驿馆父亲早已久离人世,因赶上过年,加上一时没有适宜的土地安葬,丧事也不敢过于仓促,大家商议等过了年再行丧葬之事。 ? ? 腊月廿,白崖寺方丈智勇带着范钟宰相生前捐助的义学“四山书院”院长来到清口,找到范钟长子说明来意,“范先生用自己俸禄资助‘四山书院’,使得许多寒门学子得以机会求师问道施展才华考取功名,于国于民善莫大焉!今闻先生尚无龙穴安身,不妨找个堪舆先生去白崖山走走,若用得着是我佛门之幸,四山百姓之福!”长子范雍感谢不已。“慢着,好事还不一定轮得到你呢!”原来是白露山惠安寺的方丈智信带着范钟先生捐助的义学“惠安书院”院长来赶来了,“还是请道人去白露山看看,据说那里有好风水,离清口又近,方便后代祭祀。”智勇方丈指着智信方丈说:“啥事都要跟我争,寺庙争香火,书院争学生,今儿个连个范恩人的安身之所也要争!”智信打着哈哈,“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不打不相识,争来争去几十年了我们不是成了最好的朋友吗?”智勇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淳祐九年正月廿四这天五更,原本下着大雨的天忽然变晴了,乌云中透出晨曦,地面上慢慢地变得亮堂起来。“爸,我们回家了!”随着范雍的一声喊,装扮素雅的灵车缓缓启动,四个儿子四个女婿扶着范钟的棺柩走出婺州驿馆向兰溪方向行进。一路上素不相识的婺州素衣百姓举着香火虔诚跪在路旁恭送范宰相出境。? ? ? ? ? 兰溪沿途乡村早就打听到范宰相路过的路径,早早就有乡民在路旁摆放八仙桌,上面摆着三牲祭品豆腐饭,以这种朴实的方式祭奠范宰相的亡灵。到了白露山下送殡的更是人山人海,城里集镇上的白布早几天就抢购光了。还有白蜡烛、纸钱、清香都成了民众的抢手货。? ? ? ? ? ? ? ? ? ? ? ? ? ? ? ? ? 劳碌了一辈子的范钟宰相最后安息在白露山下的惠安寺旁。 ? ? ? ? ? ? ? ? ? ?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