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卖个好价钱。 阿媛麻利地收拾好碗筷,便着手于那些能赚回银钱的糕点。 她绞好麦浆草的汁儿,用青绿的汁儿和好糯米粉,捏成等份的剂子。细柔的手指往每个剂子上轻轻按出一个凹陷,将拇指大小的红豆馅填入其中,再将口子封好,搓圆平放,整理出一个绿莹莹的圆团——这便是青团。 青团是江南糕点中极富时令性的一员,常在清明前后食用,其做法流传甚广,无论村中镇上,染青团的材料并非只有麦浆草,有的人家会用艾草,有的人家会用其他绿色蔬菜。 而阿媛尝试过多次,觉得麦浆草搭配红豆馅的味道最是清甜爽口,软糯不腻。她对比过镇上售卖的青团,相信自己做的毫不逊色。 其中的红豆馅是阿媛按柳巧娘留下的秘方制作的,口感爽滑,入口即化,除了节日里用来包青团,平日里做其他糕点也常用到。不少人便是冲着那独有的细腻口感才指定了让阿媛直接送货上门的。 艾饺亦是如法炮制,只不过艾草带有苦涩的味道,绞汁前要先用加碱的沸水焯过。绞好艾草的汁儿需得混入一半粳米粉一半糯米粉,这是阿媛尝试多次后选用的最佳比例。然后也是捏成小剂子,擀成扁圆厚实的皮儿,包入糖芝麻馅儿,最后收口,捏出漂亮的饺子形状。 趁着青团、艾饺上笼蒸制的时候,阿媛又将茼蒿切好焯水,去除苦味,与糯米粉粳米粉一起加水调成糊状。锅中添油,阿媛拾起木勺将糊糊倒入锅中,摊出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圆形。鲜绿的颜色煞是可爱,如同池中漂浮的一圈圈芙蕖新叶。 笼屉上逐渐扑腾起白茫茫一片水汽,食物的清新甜香弥漫着整个厨房。 蒿饼两面都烙出金黄之色时,笼屉中的食物已然足够火候。趁着揭盖晾凉之际,蒿饼也利落出锅。 阿媛伸起袖子擦了擦额上的汗。她忙碌而孤寂的倩影穿梭在厨房各处,厨房虽简陋,却因普通的人间烟火焕发生机。如果有人见到她此刻认真专注的样子,一定觉得能吃到那些糕点是件十分幸福的事。 青团、艾饺凉了之后,刷上熟芝麻油便成事,绿油油的,甚是鲜美。 那边的金黄带绿蒿饼也跟着晾好。 等阿媛将做好的几十个团子都装进大篮子里放好,已是午后。 阿媛做这一切已甚是熟练,但今日起晚了,她并没有做太多的糕点。枕水镇的客船到了一定时候就不再摆渡,阿媛担心卖得太晚就回不来了。在镇上住宿的话,很不划算。 拿了那块蓝印花布盖上,阿媛挎着篮子带上伞出了门。 颜青竹还在院子里,竹筒的竹青早已刨干净,一整个竹筒已经变成了一根根细长的批子,颜青竹换了矮凳坐下,正拿着小刀对批子进行着精修。 阿媛走了过去,原本专注的颜青竹很快抬起头来。 “青竹哥,我做了糕点,你快拿几个去尝尝吧。”三番五次麻烦到人家,阿媛觉得道声谢是不够的,最好便是拿出实际行动来。 颜青竹起身往自家篱笆走,伸手往围布上擦了擦,接过了阿媛的东西。油纸包好的一大包,哪里是她说的几个。 “阿媛,我拿两个就好了,你多拿些去卖吧。”颜青竹揭开油纸包,取出两个,正想把剩下的包好递给阿媛,阿媛已快步走了。 “青竹哥,你还没吃过我做的糕点呢,多尝尝吧。这东西放两天坏不了,明日你可以蒸热了吃。”阿媛说着,已走到下山的路上。 颜青竹望着她的背影怔了怔。 他吃过的,很好吃,虽然打湿了些,仍旧比镇上那些店里卖的还好吃。 阿媛到了镇上,买卖做得倒是顺利。在镇南叫卖了一阵,已卖去十之七八。后来下起一场小雨,阿媛赶忙往双子桥跑,又趁着桥市把剩余的卖了。 到镇北不过一桥之隔了,但想起宋明礼说过的话,阿媛愣是忍住了没往镇北踏一步。 等等吧,等她存够了钱,再去找他。 回村时,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阿媛的衣鞋免不了又染污迹。 这一日直到晚间,吴有德也没有回来。阿媛却是机警了许多,不仅在厨房给他留了糕点,睡觉时也用箱子抵好了门。 周身疲惫,一觉醒来,已是天色微明。 阿媛照例收拾一番,用小篮子装好早先备下的香烛纸钱祭品,带着伞出了门。今日是清明正日,她要去祭拜亡母。 阿媛惯性地往对面院子里晃了一眼,那里已不见颜青竹的身影,应该是趁着难得晴朗的早晨去后山砍竹子了。 只是他家篱笆外,却站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