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葬明

第334节


操心,参谋们便拿出了计划和各处守将的人选,阎重喜只需要根据他们的计划,稍作考虑和调整之后,便点头下令执行,故此阎重喜他们这些主将,反倒并不是最忙的人,倒是参谋们一个个忙的是四脚朝天,脚后跟直打后脑勺,颇让卢象升同情这帮参谋人员。
  和大中军的有条不紊不同的是明军那边,由于明军没有参谋可言,所以事情基本上要靠吴襄和麾下部将们亲力亲为,去调动人马下达命令,这一晚吴襄和明军部将们个个都忙的是屁滚尿流,但是即便如此,和大中军的有条不紊的接防相比,他们的撤防动作却搞得是一塌糊涂,乱的如同乱麻一般。
  许多官兵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换防之后又该去什么地方报到,结果是像一群没头苍蝇一般的在边关一带乱撞,搞得是乌烟瘴气,让不少大中军兵将们看得是直摇头,颇为同情他们。
  第三十八章 留发不留头
  不过虽然乱归乱,但是经过一晚上的忙活之后,两军的换防还是基本上完成了,只有稍远一些的地方尚未完成最后的换防,在山海关一带的关墙、敌楼、关城的换防工作在天亮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位,许多地方已经升起了大中军的军旗,远远望去红灿灿的一片,颇为威风,而大明的旗幡,却基本上已经集中在了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和北翼城三处关城之中,很明显双方已经明确了防御的分工,虽然没有合兵一处,但是却正儿八经的已经成了联军了。
  不过两军不合兵一处,也有很多好处,毕竟明军和大中军的指挥系统各自都是自成一体,相互之间也不熟悉,如果强行合并的话,短时间之内不但无法提升战斗力,还可能造成混乱,现在这么做,可谓是最佳的办法,双方都可以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山海关一带本来就火炮很是密集,明军撤防的时候,也没必要将所有其他地方的火炮都移至他们驻守的三城之中,于是不少轻炮便都留在了原地,交给了大中军使用,同时官军的一些炮手也被留了下来,并入到了大中军之中,听从大中军军将的调遣。
  但是像一些大炮,比如说大发熕、红夷大炮、大将军炮,吴襄还是试探着对阎重喜提出想要过去,天亮之后开始转运到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北翼城三城的城墙之上,增强这三城的火力。
  至于吴襄的这个要求,阎重喜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大中军的火炮比起明军的火炮要犀利的多,左路军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火炮装备质量和数量都超出第二镇和第三镇一些,所以此次出兵,阎重喜麾下调集了两个重炮营,军中足足拥有数十门六磅、八磅和十二磅炮,火力很是凶悍,再加上各营直属的三磅轻炮,他们的火力也相当可观,故此他并不稀罕这些明军的旧式的大发熕、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呢!
  所以阎重喜当即便同意了吴襄的要求,吴襄听罢之后,更是大为感激,同时也看出大中军对于配合他死守山海关一线,是有着充分的诚意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同意将这些大杀器交还给他,这也说明大中军对他并没有什么防范,于是吴襄暗生感激,为了表示他的诚意,考虑到大中军远道而来,可能携带的弹药不足,而山海关一带明军常年累月积存下来了不少火药,于是便下令从库房之中拨出了一部分火药,送给了大中军一方,也表示一下他的诚意。
  天亮之后没多长时间,在山海关内一条条的道路上,便开始出现了不少人的身影,巡逻的两军夜不收和斥候立即拦住了这些人,问罢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抚宁卫一带的百姓和士绅,得知了头一天两军大捷的消息之后,便纷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赶来山海关劳军,同时要帮着两军助战,一起打鞑子。
  于是阎重喜和吴襄得知消息之后,都十分高兴,特别是吴襄,比起前段时间,老百姓们对他们明军畏如蛇蝎避之不及,现如今一经得知他们在关城一带打了胜仗,便立即纷纷前来助战,这说明老百姓还是愿意帮着他们的,以前不过是因为他们军纪败坏,再加上老百姓对他们实在是没有信心,所以才不愿意给他们帮忙,可是大中军来了之后,他们便打了大胜仗,于是便让这些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跑来助战来了!这也说明了老百姓是恨透了建奴,在对付建奴这件事上,绝大多数百姓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当然了老百姓现如今愿意来助战劳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和这段时间散布在这一带的大中军细作的努力分不开关系的,近期京畿和各地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一旦建奴鞑子入关的话,便会强令老百姓剃发,今后也跟鞑子一样,剃那种金钱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葬明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