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可汗

第214节


理解他的心情,特别嗣泽王传檄天下之后,公开指责他窥欲九鼎,让那些本来是外围不太知情的人都明白了现状。
  王岱出身士族,在上郡也广有田园产业,接待了薛崇训之后并不迎之到破旧的郡衙安顿,而是在自家的豪宅里设宴款待,并将自己的宅院让出来作为薛崇训的行辕。前院为办公发布军政命令的的地方,王岱自己住的内宅作为薛崇训休息下塌之处,府上的奴仆丫鬟尽听凭使唤。
  宴席后,王岱又带着儿子女儿小妾来拜见薛崇训,并暗示小妾依然住在家里……薛崇训心下好笑,心道真以为老子像檄文上写的那样荒|淫无耻?再怎么着还能动下属官吏的女人不成?
  他便干脆下令飞虎团将士把前院大厅的一间堆放仪仗杂物的偏厅收拾出来,然后李逵勇等校尉旅帅也住在隔壁。又将大厅里摆上桌案文墨作为大堂,就征用了这一栋房子,并不骚扰郡守的内府。
  行军行辕设立之后,薛崇训才开始安排人手,暂时身边就只有飞虎团将领及上郡文武官吏……当然要对付张仁愿就这么点人是不成的,随即他就制定了前期的布置。
  他先写了一份急报回长安,要求被封为“黑沙(突厥南庭)道行军大总管”,并派大将殷辞、张五郎北上为副将,王昌龄、张九龄为行军参赞幕僚,以此为基础组建文武团队。
  名分先要正式合法,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以行军大总管的名义讨伐叛乱和外敌。
  次日薛崇训经过一晚上的考虑,认为与突厥的战争也许难以避免,在使用外交手段之余还得准备大军进伐,便给太平公主写了一封信,想让她授权集结关内北部地区的精锐到上郡准备北伐。
  递传军务急报的信使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沿途不断换马,所以消息传递相对来说是很快的,二月下旬便接到中书令张说的咨文。张说在文中大倒国库空虚兵力不足的苦水。因去年刚刚对吐蕃国进行了大规模战争,战争和战后善后都消耗了大量财政(太平修华清宫也耗资巨大只是张说没有明说),现在刚过去不到一年时间,新一年的税收也没有开始,薛崇训又准备要对突厥发动战争,政事堂自然会建议慎重施政。
  但薛崇训正在兴头上,期待着要给反对自己的内外敌人一个沉重打击,便对张说的咨文不予考虑,坚持要兵部调一批精兵及粮草军械北上。
  第二十八章 功业
  人一高兴就容易好大喜功,薛崇训一到上郡像骑着脱缰的马儿一样撩起袖子就准备大干一场。此前在华清宫对他|娘太平公主说什么避免大战,以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就是说起来好听的话而已,现在他真被默认处理此事了哪管得了许多,连发了几封信回去阐述情势如何如何恶化,须得大军平推不可,连催兵部调集关中军北上。
  养了一个多月,伤也好得差不多了,他便做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模样出来,每天早早就起床。但是手头没啥兵,他的幕府集团也未到可用的人也没多少,其实根本就没啥事可忙活的,这段时间能干的无非就是等待,等待灵州奇袭的消息和朝廷兵部调兵给他。
  无事可做,又不能玩人家的老婆小妾……毕竟是下属官员的人,怎么也是士族阶层。他便有空重新练起武艺来。
  二三月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特别是清晨太阳刚冒头那会儿十分漂亮,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春暖花开的景象,一切仿佛都是崭新的。
  薛崇训抬起手里的横刀,看着上面缠绕着麻绳的刀柄,胸中一阵开阔。又见屋檐下站着王岱等地方官吏,显然是要凑准机会来拍马屁的,这些读书明理的文官拍马屁很有技巧,绝对不会说“哇,王爷英明神武”这些没头没脑的恶心话,都会寻一些由头,发出由衷的马屁让人听起来犹如遇到知己一般。薛崇训心道:既然别人好意,总是要给个机会。
  他想了想,便“唰”地一下拔出横刀,将刀鞘往草丛里一扔,便开合着舞将起来。步伐按章法跨出的间隙,他瞧见张岱正撸|着胡须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微微点头,好似在赞许一般。
  这时薛崇训一面挥舞横刀,一面竟唱起来:“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歌声刚落,果然王岱也不管诗歌如何,当即便大声道:“王爷的豪气干如云霄,威势直逼阴山,定然能旗开得胜再树不世之伟业!”
  ……哪想得没过两天,诗里的“战士三十万”数目完全不够,张说这厮只下令关内三万人北调!
  三万人能干嘛?如果只有张仁愿谋反可能还够,在薛崇训的预计中突厥人估计也会参一脚。去年打吐蕃起码还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天可汗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