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我(n_n) 唐瑾再一次明确的感受到了“阶级”的意义。 任何社会,有权势,生活总会过得比一般人轻松滋润,而这一点他在封建社会体会的更深。 唐老爷子问唐瑾:“怎么不高兴?” “我觉得,圣上应该是个明君,没想到,底层人的生活竟然这样艰难……”难道是言传有误?可哪怕只见过昭德帝几面,他也不觉得那个人是个庸才。 唐老爷子笑着轻叹了一口气:“明君都是这个样子了,你可以想象要是遇到昏君了,百姓的日子该多么的难过。” 唐瑾一怔,难道这种情况,才是正常的? 他以为这样不正常,才觉得昭德帝这个皇帝没有当好。若是正常的,那么遇到昏君时百姓的日子怕是更加水深火热了。 难怪很多朝代末期,起义的人都特别多。 “没有什么多余的苛捐杂税,百姓的日子还是可以过的,我小时候听我老爷说,前朝未期时百姓的日子可是过不下去的……” 唐老爷子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动了动嘴,想说什么,又没开口。 唐瑾觉得气氛有些沉默,抬头看上去。 唐老爷子的眼神平静深邃,没有什么波动。 唐瑾对他了解,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往事,没出声询问。 唐老爷子静默了一会儿,用京城的方言开口道:“前朝末期北地有侵略,国家为求和支付巨大物资金银,苛捐杂税多,百姓活不下去,全国各地起义的人特别多。” 唐瑾现在只会说雅言,还不会说京城的方言。这两者有区别,并不是所有京城的人都会说雅言,很多京城和京城之外的人都说的是他们那里的方言。 这区别就跟普通话和北京方言一样。 唐谨因为要在京城做官,他刚到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京城那边的方言了。 现在他能听懂大半,认真的听着。 老爷子给他说这事,肯定有原因。 连雅言都不用,还换了京城方言,肯定是怕万一有那个出来溜达的衙门里的人听到,影响不好。 “后来,太祖的军队和祝帘的军队成了起义军里势力最大的两只军队。祝帘的军队优势大一点,不过他们占据的是北方的地区,南有太祖,北有金朝,最后……” 说到这里,唐老爷子停顿了一下,弯下腰,在唐瑾的耳边轻声说道:“两方夹击之下,祝帘的军队败落。” 嗯? 唐瑾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开国八十六年,前朝末期与开国之初的那一辈年轻人皆已死亡,子孙对那些事早已淡忘,他并没有机会听有人讲前朝末期的事。 所以,后边呢? 唐瑾仰着头,唐老爷子不说话了,牵着他的手。 直到到了家里,唐老爷子才用京城方言继续说:“你奶奶的小叔祖父,是祝帘军的人,是祝帘委派的秦省将军的两大幕僚之一。” 唐瑾吃惊不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 他微微睁大了眼睛,不自觉的张了嘴。他一直以为,舅爷家祖祖辈辈都是平民。 看着唐老爷子平静的神色,他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说话这么小心了。 只是他心里疑惑,以他老爷的性格,应该不会给他爷爷娶这样带有危机性的妻子。 这一个弄不好,说不定都会被陈年旧事牵连,更别提什么光复唐家了。 看出了唐瑾的疑惑,唐老爷子轻叹了一口气,说:“我们自然是打听过的,可你婆小叔祖父去世的早,大家更关注的是活着的人的品性,人家也不是有意隐瞒,我也没打听出来这一点。” 小叔祖父? 唐瑾注意到了这个称呼了。 他曾经听他婆说过一次,家里在她爷那辈兴旺过几年,那她老爷那辈没兴旺起来的就是平民了。平民百姓不能纳妾,他们一般也就生三五七八个孩子,生十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很小。 伯仲叔季,他婆这个小叔祖父应该排行老七。 原来,他婆嘴里的“兴旺过几年”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原因。 “对于平常百姓来说,这种事情,过去了这么些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可是你不同。” 唐老爷子认真的盯着唐瑾看。 唐瑾跟着点头:“这会成为被人攻讦的理由。” 唐老爷子很欣慰唐瑾明白,叮嘱道:“这种事情真的是可大可小,是以,你婆要是求你给舅爷家说情,你不要答应。” 说到这里,唐老爷子心里也只剩下叹息了。当年是听说过柴家以前兴旺过,后来有本事的长辈去世后家里就落败了。因为唐家的往事,他心生惋惜,即便儿子娶的是乡村农妇,对这门婚事还算满意。 那已经是周围所能找到的最合他心仪的婚事了。 可惜他当时心态还带着一点自负,觉得所谓的兴旺不过是曾经有钱罢了,哪里知道……若是当初胜的是祝帘军,柴家此时,怕也跟当年的唐家一样算是名门了。 唐瑾听了这话诧异极了:“说情?舅爷家怎么了?不是好着吗?” 以前过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走过舅爷家这门亲戚。他心里一直默认,舅爷一家不在了。 直到今年他封了官待客的时候来他婆娘家的人,他还奇怪,怎么住这么近这么些年来没来往?是曾经出过什么事闹得不愉快吗? 刚才,他又以为是老爷不许来往。 “你见到的不过是你婆娘家的远房堂亲。”唐老爷子平淡的说着。 “那舅爷家到底怎么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