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一说出口,臣子大概就知道意思了。 基本上就是詹知行和詹达肯定要处理,怎么个处理法,翰林院吏部要明面上处理,实际上少动动。一群臣子心里头再怎么不满,也不敢一个事情一而再去找皇帝。 皇帝一年到头事情可多,实在不会乐意总应对这点芝麻绿豆小事。詹家的事情在他心里,远不及他新诞生的小孙子重要。 于是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吏部,愣是在春闱批卷的过程中抽出了时间,硬生生把詹家的事给处理掉了。 几道旨下去,一一交到了相应人手中。 当詹达收到旨意后,收拾干净了自己在翰林院的东西,去见了一趟洪侍读。 他朝着洪侍读拱手:“詹达这几年承蒙洪侍读照顾,如今左迁去顺安州,再来京城不知是何年。” 洪侍读很忙,头也没抬:“没事,以你的天赋,不管在京城还是在地方,都会有一番作为。虎父无犬子,苟富贵互相旺。” 詹达听着洪侍读后面几个字,反应过来笑出声:“是。” 翰林院敢送詹达的人没几个,基本上都和詹达招呼了一声,让他在外头待个三年就好早点回到京城了。詹达笑而不语。想要回京城的人太多,他父亲都没能做到,他又如何能轻易做到呢? 走马上任还需时间,但他却也不想在京城中和友人当面告别,回到家后写了三封信。一封信给谢宁,希望他今后没有自己指点,也能明事理,断公理,不要轻易屈服于官场小人的阴暗行为,世上公道在人心。 另一封给封凌,希望他前程似锦,今后心想事成,一路高歌;最后一封给了任欣颖,希望她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担负不该有的负担。 最后,他整理行李,带上了自己家人,施施然离开京城,洒脱得不像是当初借酒消愁的那青年。 他父亲詹知行由于百姓感恩于他这几年的所作所为,终只是降品级,罚俸禄,但依旧居于知州位置,等过些年看能不能将功补过,重升回品级。 而卢家父子这会儿性命尚在,但被强行送回原籍,一个老一个病,不知道路途上会经历点什么。 封凌收到信后,将信收好,安心迎接起放榜日。 杏花早已开,香气正扑鼻。 傅辛夷府上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鲜花,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花画。 傅辛夷正沉浸赚金钱的快乐中,迎头知道了一个全京城轰动的消息。 秋闱第一的封解元,这回竟然考了第二个第一,成为春闱第一,名字自此将被称为封会元。 若是他殿试一样夺得高分,那他很可能将成为本朝那么多年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状元,达成三元及第。 封凌的名字彻底红遍了整个京城。 第54章 过了新年, 封凌十九。 十九岁拿下乡试第一, 厉害。十九岁拿下会试第一,震撼。 今年科举考试难度极高, 连众多官员都认为是本朝历届科考最为灵活的一回。在这样情况下, 年仅十九岁拿下会试第一,谁听了都不敢置信。 他从哪里学来那么多东西?他又是如何能将事情想得如此面面俱到? 翰林院不少人惊愕之余, 都听说了封凌的考卷。洪侍读过目不忘,看过后转头默写了一遍, 觉得可以当范文送到下回的经筵上去细讲, 也自然转述给了那群同样属于天之骄子的翰林院同僚听。 正是因为听洪侍读背了,翰林院官员们才更觉得惊恐。这封凌年纪轻轻,阅读量堪称恐怖,写文章层层递进, 引经据典到有些例子他们都没看到过, 还要额外去翻阅资料才恍然觉得用典极为妥当。 就连出卷人都觉得自己原本想好的答案,对比起封凌的回答来说, 只能当个参考, 绝不能当成最优解。 京城权贵多, 自上而下都对封凌好奇了起来。以前的好奇顶多是觉得这人天赋不错, 现在的好奇则像是在见证一个注定名垂千史的人诞生。 当然, 更多朝中权贵对封凌的娶妻问题一样非常上心。 就算封凌殿试进不了一甲,那也是一个英年才俊。他们家里适婚的女儿就需要这等良人啊!看看封凌,对父亲孝顺,自己又懂得上进, 还会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