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一直待到了七月份,陆舟的假期差不多也接近了尾声。 虽然想等到小彤的录取通知书下来再走,但延长假期很麻烦,而且他还有事情需要回去处理,就不在国内多停留了。 坐上了前往东海岸的航班,经过十几二十个小时的奔波,陆舟终于回到了宁静的普林斯顿小镇上。 对于大多数美国大学生来说,这个时候还在放暑假,而且会从6月份一直放到8月底。 不过对于硕士生来说,学校的规定是学校的规定,具体什么时候返校,当然是老板说了算。 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导师的权利比国内大得多,因为导师是有权利直接开除研究生的,而相比之下国内导师就算看你不爽最多也只是卡你毕业,因为开除学生的权利在学校手上,并且一般是不会去用的。 只不过相对的,权力的制衡因素也很多,不过这个暂且不提。 陆舟当然不会当那种压榨学生的无良导师,但也不会让他们有多轻松。 根据他的要求,从他这里拿到offer的三名硕士生,会在7月15日之前抵达学校报道。如果是签证问题的话,他可以把时间宽限到8月,但最好不要拖到太久。 在给他们分配工作之前,他需要和他们先见上一面,了解他们的情况。 将行李放在了公寓里,陆舟去了一趟高等研究院。 在上楼的时候,正好碰见了爱德华·威滕。陆舟刚和他打了声招呼,他便一脸惊喜地迎了上来。 “我的朋友,你终于回来了。” 被威腾老先生热情的欢迎弄得一头雾水,陆舟不由疑惑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爱德华·威滕神秘一笑,只说了一个词。 “引力波。” 听到这个词,陆舟总算是反应了过来,明白了威滕说的是哪件事。 其实早在16年2月份,ligo项目组的研究人员便宣布,他们利用ligo的两个探测器成功探测到来自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而相关的论文,在最近被发到了arxiv上,正在由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评审。 虽然这一个月来陆舟都在休假,但他并没有完全与学术界的动态脱节,时刻都在关注着arxiv上的新文章。 即便arxiv上的文章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用,但某个领域的文章数量突然激增,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就像去年的750gev一样,今年理论物理学界的热点便是引力波。 陆舟语气有些羡慕:“真是……令人惊讶的发现。” 相比起他那个“微不足道”的发现,引力波无疑震撼多了。 “是啊令人羡慕。”威滕由衷感慨道。 引力波的成功发现,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如果爱因斯坦还活着,凭借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能为他的广义相对论再拿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当初他获奖是因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而不是明显更伟大的广义相对论。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因为74年之后,诺贝尔奖委员会便规定,诺贝尔奖只对在世的人提名。即便偶尔会向特别重大的发现破例,也不可能像去世的人破例。 对于引力波的感触,威滕老先生大概是感慨最深的人了。 实验物理用100年的时间找到了相对论上的这块拼图,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的弦论怕是这辈子也看不到被实验证实的那天了。 明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几乎没有悬念,一定属于麻省理工的雷纳·韦斯,以及他的合作者。 毕竟,引力波的发现,是可以被刻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里程碑上的。 停止了感慨,威滕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关于引力波,ligo那边邀请我去帮他们做数据分析,我猜你现在应该没有课题要忙,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的课题?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现在就让我的学生帮你去预定机票。” 陆舟想了想,最终还是委婉拒绝了这个很有吸引力的提议:“引力波不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很遗憾我帮不上忙,而且过几天我大概就会忙起来,也抽不出时间。” 系统的奖励任务给予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出于效率这一层因素考虑,明显是提升等级更低的材料学最佳。 而且威腾教授提出的课题,很大可能并不涉及引力波的核心研究内容,而任务奖励的经验是与学术价值息息相关的。 别看引力波这个命题足够大,但没准最后根据论文学术价值奖励的经验连一万都凑不够,那可就亏大了。 威滕:“那个材料学的课题?” 陆舟点头:“是的。” 威滕叹了口气,遗憾地说道,“那行吧,看来你已经有了安排,祝你好运。”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