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不”朱瞻基一边夺命狂奔一边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他大叫:“司礼监太监不过是揣摩朕心来做简单的判断,每逢国家大事,朕都亲自过问内阁官员,仔细议定。唐朝的宦官掌兵权,我用的宦官不掌兵权。如果不用宦官,恐有黄袍加身故事。” “你让内阁票拟,让内阁大臣替你想事,让宦官替你做决定,那你当皇帝为的什么?吃喝玩乐?” 朱瞻基被追的走投无路,试图上树,又来不及爬上去,虚晃了一下,一个折返跑:“言官约束皇帝,皇帝谨言慎行,大臣却可以花天酒地,这不公平。票拟和批红的权力皇帝随时可以收回!没有权臣权宦!” 朱元璋越发愤怒:“你执政时,大臣竟能坦然花天酒地?你的律法何在??你的锦衣卫何在?”这分明是你管束的太松散,以致于官员忘记君臣之分。 朱瞻基:“啥??”还能这么解释?这话确实有道理,我真是个仁君,放任的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生命之可贵。但像太*祖太宗那样就不必了,太可怕,做不到。 他最终还是体力耗尽,被抓住了,祖宗们分别在他屁股上抽了一巴掌,就施施然去洗手。 出征前要祭告太庙,立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以免后顾之忧,这也得祭告太庙。 “这是去送死吗?提前立个太子继位?” “孙氏如果成了太皇太后,明朝就没指望了。” “那你还不去磨刀。” 朱元璋和朱棣都气乐了,没错,他们出征时也让太子监国,那时候太子都多大岁数了?四五十岁的太子当然能监国,皇帝当然不担心自己会死在外面。两岁的……那有屁用啊。 在细细的考究国力,和偶尔归来的人索取人间兵力的数目。 非常少啊,有几个卫所加起来只有四万士兵,还是战斗力不强的屯田兵。 朱瞻基见势不妙就想溜,朱元璋猛地伸出腿,在他路过时,一下把他绊倒在地:“别走。” 这是又一次熟悉的、啪叽一下被绊到在地上,只不过这次不能拿个缸把人扣住,反而有可能被对方扣住。只能忍痛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兵力虽然重要,百姓疾苦也很重要。我想效法文景之治,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个解释还算是合理,朱棣几次北征把国家耗尽,也被人称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要想厚待百姓,就得减少国家开支,裁撤军费当然是一个大项目,由主动进攻改为防守,能省下很多钱粮。 瓦剌、鞑靼就是蒙古部落名称,听起来只是藩王,实际上非常强大。 不仅皇帝们放心不下,阎君们也很担忧,唯恐鞑靼人重回中原,又要改朝换代,都知道该地区现在没有完整的超长长城,是以荒地和堡垒作为屏障。 嬴政叹气:“长城要配合四十万以上的军队使用啊。” 修个长城然后再屯兵防御,那可比单纯的北征容易多了。具险以守啊,有山就格外加高,便于士兵奔走作战,没有山就平地起一座墙,让步兵在平地上防御骑兵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倒是从朱元璋到朱瞻基一直在修长城,明长城的用料和秦长城也类似,但你们兵力不足,光有墙有什么用呢? 瓦剌部现在很强,脱欢、也先两代人的经略行之有效,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朱祁镇出征时带了二十万军队,号称五十万,还带了满朝文武,以及一千多名宫女太监杂役。 未战先退,退还不彻底退,就在边境上徘徊,全程没有听到皇帝发号施令,完全是王振在指挥,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因为王振非常了解皇帝,处处贴合圣意,做了一个最好的传声筒,朱祁镇只说一句不想无功而返,王振就把军队带到他暗示的方向去。最终在土木堡被人追上了,还不肯进居庸关里。 一个英国公,两个尚书,几个侍郎,几个寺卿,一群御史……等五十余名文武官员整齐划一的变成鬼,义愤填膺的围着皇帝。 朱祁镇眼看走不脱,就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看起来挺平静,不知道是真的镇定自若还是被吓傻了。正如古书上要求君王少言寡语——这样大臣就不知道你有多蠢了,只要保持面无表情,看起来就很冷静。 王振在混乱中被杀,魂魄也来和这些鬼魂聚首,急切的奔到皇帝身边:“万岁,不能在此坐以待毙啊!” 人鬼殊途,朱祁镇当然听不见他说的话。 张辅本来还拿着兵器想杀敌,没防备被一个瓦剌士兵从自己的魂魄中穿了过去,这才发觉自己已死。左右看看,只余一声长叹。自从靖难之战,阖家追随燕王起兵,历经四朝天子,老将现在也差不多算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