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绍宋

第363章 赋诗




    除此之外,杭州本地使司、州府官吏,随行周边州郡公阁成员,居然也按照品级、地域分得船只,一同出行。

    其实,这些公阁阁员作为两浙路最富庶的杭州周边州郡形势户,哪个家中在西湖没有自家画舫?而且哪家画舫不是雕栏玉砌,金坠银饰,乃至于香焚甜熏?不比这些内中板凳都光秃秃的官船强?

    但话又得说回来,画舫家家都有,今日又有几个能登官船伴随御驾呢?

    人数太多,又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所以众人下午随御驾抵达涌金门,却足足折腾到太阳西斜,才纷纷登船。

    但随即,随着大乌龙在前,小乌龙在侧后,左右数十官船齐发,尾随大乌龙屁股上的金吾纛旓,一起自涌金门驶出,往苏堤而去,却是一时引爆了整个西湖。

    时值上元佳节,杭州本就是四门大开,不禁宵白,再加上两浙的城市密集,外加赵官家驻跸的缘故,不知道多少人家都往西湖来过节,今日见得御驾乘舟巡湖,却是纷纷涌出。正当面的苏堤之上,摩肩继踵,寸步难行不提,便是两岸沿途,也有无数人聚集起来,登高以望龙舟。

    隔着这么远,能望见什么?谁也不知道。

    龙舟内外如何布置?官船到底与民间画舫有何不同?也无人知晓。

    说是看御驾、相公与御前班直,那官家可曾出舱?相公可曾招手?御前班直有几个?那个逼死王大善人的奸臣杨沂中可在其中?也同样没人知道。

    但就是要争先恐后,以作围观,就是要满岸满堤,以作眺望。纷纷攘攘之间,更有无数画舫左右齐发,远远绕着大小乌龙和众多官船随行左右,几乎铺满半个西湖,并与岸上呼喊应和。

    纷扰之中,那些得以在官船上随驾的公阁成员早已经如痴如醉,谁还记得什么弹劾,什么来为两位贤明大臣做后援,以及什么上吊自杀的王某人,还有检地之恶政?

    却是只觉此生足矣,恨不得立即回去告诉乡人,这日我在西湖,距离赵官家只有三个船位!

    少数还记得什么正事的,却也只能在心中感慨,觉得这官家真是智足以拒谏,只要船只在西湖中浪荡到夜半,回去一宿到天明,翌日打发了朱胜非这个上元问安使,届时本就来凑数的刘大中孤掌难鸣,此事便算熬过去了。

    不过,不知道为何,刘大中与朱胜非两个始作俑者拢手于官船之上,虽然面面相觑,一言不发,却居然也同样有几分释然之态。

    船只缓缓进发,待到傍晚时分,阳光自西向东,映照湖泊一片灿金之时,大乌龙抵达苏堤桥前,自然不能再进,便要转头,而也就是此时,又一个高潮出现了……戴着直角幞头,一身崭新淡黄色袍衫,金装红束带,皂文靴的赵官家,以完全符合苏州人民想象的姿态,居然带着一众紫绯青色皆有的诸近臣,出大乌龙船舱,临苏堤朝堤上挥手,并引得其余官船上相公、大臣、官吏、公阁阁员忙不迭纷纷仿效。

    虽然只是船头调转的片刻,却使得河堤与两岸轰然如雷,居然隔着夕照山便将凤凰山上的无数乌鸦给惊飞了。

    而船头调转过去,回过神来的堤上士民,虽然未必有几人看的清楚,却又忍不住口干舌燥,只说赵官家朝我这里看了,又说亲眼看到金装红束带,还有知道典故的说起赵官家当日淮上危急,孤身去见韩郡王,赐下玉带,此后再不着玉带,只有金带、牛皮带云云,端是纷杂。

    这还不算,船只调转,再缓缓转回,途中暮色渐显,赵官家又有旨意,乃是下令各船稍微点起灯笼,官船虽大,但上面却异常简朴,只有船头船尾能挂寻常灯笼,但随着大乌龙小乌龙二船点起几个灯笼,满湖满城却如得了信号一般,自湖中开始,不等天黑便纷纷点灯。

    一时间,灯影摇曳,点点星辉,渐渐连成一片,将整个西湖映照的宛如天上人间一般。便是此时月影稍显于天边,夕阳依然盘桓湖西,却也彻底遮不住人间灯火了。

    只能说,端是一派封建时代君臣士民大团结的好风景。

    不知道的,还以为回到丰亨豫大时代的东京城了呢。

    然而,就在船上挂灯,上上下下都以为赵官家要趁势在西湖中浪荡到夜半,以躲避朱、刘二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随着暮色渐起,满湖灯火,大乌龙却还是趁着最后一丝夕阳回到了涌金门前,然后官家便随即登岸,并引仪仗回銮凤凰山。

    沿途,还另有旨意,以诸东南官府士民上元节、春节前供奉凤凰山颇多,以防浪费,将于凤凰山下一并发出。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绍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