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摸出一枚裹着草纸或破布的铅丸,从铳口塞了进去。 “第三步!用木条。”士卒们从腰间抽出一根木条,把裹着纸的铅丸捅进去,小心压实。这些步骤是郭绍授意军器监设计的,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动,但郭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铅丸裹着纸就比较大,需要木条捅进去;却能比较紧地填在火铳底部,火药和弹丸都不会轻易被倒出来。 “第一排做第四步!”大伙儿拿出引线来塞进了后面的小孔里。 发号施令的武将这时拔出腰刀来,大喊道:“准备!” 这时的场面就十分怪异了,第一排三十几个人把狼牙棒一样的青铜棒子平拿起来,齐腰位置。那“狼牙棒”后面有一根木柄,大伙儿就用右边肘部夹住木柄,右手手心向上握住木柄顶部,稳定火铳。 然后左手拔出腰袋里的火罐,用牙把塞子咬开。左手拿着装着火炭的罐子举着。 武将看了一番,挥起刀指着前方的箭靶,喊道:“放!” 三十几个人用火罐里的炭点燃了引线,便听得“噼里啪啦”一通爆响,一排白色的硝烟弥漫到空中。 武将完全不管打没打中,径直喊道:“换队!第一排到最后去,记得先塞好火罐,别走火了!第二排准备!” 等到三排都打完了,武将便大喝一声:“杀!”,众人提着狼牙棒似的青铜铳,跟着提刀的武将呐喊着向前猛冲,到了一些土堆面前,一群人便争先恐后地双手举着狼牙棒猛揍那些土堆。 郭绍看罢,脸上阴晴不定,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难怪李处耘看了之后就派些新兵和杂兵过来,这火枪似乎挺不好使。 看起来非常麻烦,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用。至少什么武艺都不会的人只要训练好了,还能当远程兵种用,起码能打二十步都四十步远,长枪还没见过有几十米长的……还有一个优点,虽然看起来步骤繁多,不过每一个步骤都是简单不需要技艺的,而且不怎么费体力。 但是可以想象,这种兵遇到骑兵冲近了,或者就算步兵短兵相接了,战斗力恐怕非常之差……狼牙棒是早就被战争淘汰的古董兵器,不太好用。 郭绍一时间还不想装备太多的“火枪”兵,就一个都的兵力拿来实战演练好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 厉兵秣马 枢密院奉旨组织“河东前营军府”,大周与北汉的大规模战争已成定局、势不可免。王朴仍为军府总管,便是御驾亲征的迹象。军府照南唐之战时的幕府一样调集官吏分建各司,为中军整理军情、功过,并提供建议,另有成套的军令下达体系;除此之外,准备下派到诸部各级军队收集整理和协助武将下达书面军令的官吏人数最多。 李谷受命掌管军需筹备和调动。 主要是粮草从各地调往晋州、辽州、潞州等地囤积。另外征召工匠壮丁在这些州县附近开采石场,制作圆形石弹。 呼啸炮则预定于明年开春后才调动北上……朝廷选择的大军出动时间是明年年初。因为考虑辽军的援兵;辽军骑兵的马,秋季最肥壮。草原上的草在秋天结籽,能养膘,这个时候草原战马是最有马力的时候,也是游牧军队最强之时,因此历代都有“秋防”之说。大周朝廷主动进攻,主动选择时机当然不选秋天,因中原战马主要靠粮食养膘,几乎没有季节性。 还有火药的筹备,呼啸炮威力远超周军之前使用的抛石车,但利用火药的效率不高,需要消耗大量火药。木炭不成问题;李谷督促昝居润派人监管了河北、河东、山东等地的硫磺矿,另外郭绍也派人送信给陈佳丽,让她们商帮从大理购买硫磺回来储备……内地开采的硫磺大多不纯、品质不高,只能凑合用。此时最好的硫磺是海商从日本国少量进口。 唯有硝石矿比较紧缺,产量高的露天矿只有汉中才有,另外西域也有但不在大周控制范围内。 李谷先从汉中及各地收集调动硝石,储备上采用的法子是:用粪堆硝。他先在东京城郊的官田庄园里设了堆硝缸,城内出来的粪车会有一部分运送到此处。 李谷采用炼金术的方法,先做一个大瓦缸,用稻草覆盖,然后再把粪便堆积到缸内,混以腐烂的动植物,矿渣、石灰、草木灰,上面再盖稻草。之后每填用尿和水浇灌发酵,稻草上就能刮出一些硝霜。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