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97节


,也出乎日军的预料。

    甚至日军尖兵行进到距离设伏地点最近不过两三米的距离,也没有发现就隐蔽在两侧山脚下干沟内的伏击部队,更没有发现隐蔽在两侧山腰上,而不是应该设置在山脊上的机枪和掷弹筒阵地。再加上逃命之中的日军,在侦察的时候过于匆忙,而没有进行详细的侦察,所以压根就没有发现敌军就潜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在日军火力试探之中,少数被日军流弹命中的干部战士,硬是咬着牙坚持到上级攻击命令下达。甚至有的战士被日军试探周边有没有埋伏,打出的掷弹筒直接命中炸掉了半条腿。直至血流干牺牲,也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

    也正是严格战场的纪律,保证了战斗的突然性。以及以最快的速度,利用日军在撤退的时候,为了预防两翼伏击,而有意识的拉开行军序列间距之间仅有的,几乎可以说是稍逊即逝的间隙,在最短的时间在完成对日军分割。

    在完成对日军分割之后,虽说对被自己截断的日军数量多出判断有些意外。但是这个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死活要争一口气的营长,却也没有丝毫犹豫的直接带着部队贴上去,与日军搅合在一起。

    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的部队虽说基本军事素质与日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拼刺刀的水平,可并不与日军相差太多。用刺刀和冲锋枪,在近战之中与日军说话。老子比枪法比不过你们,专门下苦功夫的白刃战,可不差你们太多。

    原本的老八路,因为武器装备和弹药的原因,就相当的重视白刃战。经过多年的努力,甚至不惜与敌为师,向日本战俘学习。单论拼刺刀的水平,已经与日军不差太多。三枪土八路,那只不过是一概而论。由于缺乏弹药,别说土八路这些地方部队。

    就是老八路组成的主力部队,在打伏击战的时候,也基本上是三枪之后就冲上去开始拼刺刀。什么火力和战术,打伏击战的时候只能都先丢到一边去。刺刀和大刀上见真功夫,才是自己该做的。

    第1781章 浴血十家子

    没办法以前弹药不够、装备太差,要是全凭火力歼敌,就是把全部的子弹都打出去,恐怕也坚持不了半个小时。不练白刃战,怎么去打击日军,怎么缴获敌军武器归自己用?近距离设伏,三枪之后发起攻击。

    日军作战风格顽强,打死不缴枪。而且火力强盛,弹药充足。最关键是还有在不利的情况之下,销毁自己武器装备的习惯。要是不玩近距离伏击战加白刃战,就算是能勉强吃掉当面的日军,也啥都捞不到。

    反倒是自己还要遭受损失不说,还要消耗本身就奇缺,难以补充的弹药。付出了代价,却没有缴获到可以弥补损失的战利品,这对于本身武器弹药来源,大部分都要依靠缴获的关内部队来说,这就是不划算的战斗。

    只有趁着日军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与敌军搅合到一起。再依靠人数的优势,大刀、刺刀一起上,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当面的日军全歼。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拿到完整的缴获武器,才能尽可能多的缴获弹药。

    用担任挺进军司令员的那位老帅的话来说,就是要在敌人枪没有下肩、炮没有摘钩、马没有下鞍的时候,与敌军搅合在一起。以优势的兵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战斗,并缴获敌军的武器和弹药为自己所用。这在关内部队看来,才划算的战斗。

    为了应对这种战术,关内各个部队根据自身的情况,很是下了一番苦工苦练白刃战。虽说因为刺刀容易折断、战损过大,而生产工艺高,对原材料要求高,自己无法生产而配备数量普遍不足,但基本上都用生产与制造都很简单的大刀代替。

    几年缺枪少弹的敌后抗战经历下来,枪法虽说因为弹药供应的原因,所以不敢说有多少的改变。但是在苦心下工夫之后,这些老八路的白刃战水平基本上都不低。即便比不上日军,但也不差太多。

    在进入东北换装,尤其是配齐了刺刀之后,这些老八路在打白刃战的时候底气更足。不过唯一让这些老八路有些抱怨的是,他们的大刀在进入东北之后,都被抗联给没收了。这一点,却让那个二十九军出身的营长抱怨了许久。

    在加上在抵达东北之后,部队中补充进了大量冲锋枪等速射武器,在近战之中明显也要占一些便宜。这个营长从发现自己截下来的日军,数量有些多了之后。根据与日军多年交手的经验,马上就下决心与日军打一场白刃战与近战。

    在战斗打响之后,虽说没有炮兵。但以他事先秘密设伏在两翼山腰上五挺重机枪,九挺轻机枪火力,并集中全部的掷弹筒。以用他的话来说空前密集的火力,先将被他截下来的日军整体队形打散。

    自己指挥三个连利用这个短暂的空隙,一个连正面突击,两个连在沿着两翼,在集中到第一梯队的大量冲锋枪的掩护之下,迅速的插进日军行军序列,以最快的速度与日军搅合到一起。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