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能完成西北机械厂的拆迁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工人之中愿意走的数量,到是少于当初预定的人数。离开生长的地方,在这战乱时期到处流浪,对于很大一部分已经拖家带口,需要养家糊口的工人来说,明显都是很不情愿的。在沦陷区的生活虽然困难一些,但是至少保障上好一些。 掠夺那些工厂设备的小鬼子,虽说凶狠了一些。给的薪水也有些低,但是毕竟还是比去更加困苦,需要整天提心吊胆提防日军扫荡的根据地要好一些。所以出乎晋绥军区敌工部的判断,愿意离开的工人数量,并没有当初预计的那么多。 而且听说要去东北,很多工人自身也打起了退堂鼓。山西人虽说没有闯关东的习惯,但是晋北人一向有走西口的习惯。在山西本地人看来,那都是生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做的。这在山西人眼中,很是丢人的事情。 有的本已经答应走的,在家属的拉扯之下,也出现了退缩。但这对于杨继财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西北炼钢厂、西北机械厂、西北化学厂,这几个上级点名要的工厂,这些工人能动员走,他就算完成任务。 至于那些铁厂、卷烟厂、火柴厂、毛纺厂、造纸厂的工人,愿意走的,他自然高兴。不愿走他杨继财也就不勉强了。不过晋绥军区敌工部之前的动员,还是很给力的。即便愿意走的工人数量低于原来的预期,但总体愿意跟随撤离的,还是有两万多人。只是相比动员的工人数量,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上级指名三个工厂的设备的拆卸和安装。 按照自己的计划,将拆卸下来的设备全部由铁路输送。利用北同蒲铁路沿线各站的日伪军,不会认为自己会胆大包天,不顾北同蒲铁路大部分的路线还控制在他们手中,采取铁路强行通过的心态,以及大同火车站已经控制在抗联手中的机会。利用北同蒲铁路,动用火车以最大速度强行通过沿线日军各个据点。 但是这种铁路输送只能进行一次,第二次在想这么做。有了警备的日军,只要扒掉一段铁路,自己就将困在铁路线上无可奈何。大同战场现在已经成了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都在关注之地,自己如果被困在铁路沿线,越是往北恐怕就越危险。 而更让杨继财头疼的是,不仅仅是太原两万工人、几万家属,外加上数量增多一倍的战俘要撤退。在抗联打进城之后,目前整个太原城内仅存的日伪设立的太原师范、太原女子师范、太原工业职业学校、太原商业新民学校、太原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以及日伪刚刚组建的立桐旭医学专科学校,新招来的二百余名学生以及中国籍的教师。再加上太原城内伪省立的太原中学、太原二中的几千名师生,也吵吵嚷嚷的要一同撤退。别说去东北,就是去再荒凉的地方也要走。 自己没有办法决定是不是带上这些学生的杨继财,只能请示上级。无奈在接到杨继财的请示电报后,杨震在自己弟弟的这封报告上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将太原城内的百姓能带走的,尽可能的带走。看着总部的批示,杨继财是倍感压力。 这么多的人,在加上大量的机器设备,别说三天就是三十天也很难撤完。根据地的现状,他不是不清楚。人口数量不足,已经成了根据地发展和壮大最大的困难。可带上这么多的学生,让他怎么办?太原周边现在可还都是敌占区。 在与八分区司令员几经商议之后,两个人来一个分工合作。决定除了留下来拆卸工厂的工人与战俘之外。其余撤离的工人与学生,连同所有的家属,先集中一百五十辆卡车向古交八分区司令部所在地进行抢运。 至于设备拆卸方面,全力先集中力量拆卸西北机械厂和西北机械修理厂,以及西北化学厂、汽车修理厂的设备共计八百九十四台。这些设备比较轻便,拆卸速度应该可以很快。至于西北炼钢厂的那些设备,集中全部工人外加上部分战俘,先行拆卸高炉的配件,以及相对轻便一些的电炉。 尤其是总部点名要的那台由原育才炼钢机器厂,合并到西北炼钢厂的德制一点五吨电弧炉,这个育才炼钢机器厂被日军整体掠夺后,唯一剩下的高炉。以及那座四十吨的平炉、发电设备、六五零中型轧钢、五千马力电动机、七座鼓风炉。 整个人员撤离,设备的拆卸和装运的工作,以及人员撤离的问题由八分区负责。八分区一直就活动在太原周边,这里的所有敌情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由他们搞这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而杨继财负责指挥整个太原周边作战,尤其是准备与日军援军作战,并尽可能的对太原城内的日军残存力量进行削弱。所有太原城内的部队,统一由杨继财指挥。至于北同蒲路沿线的敌情,则由晋绥军区负责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摸清。 实际上摸清这一线的敌情,也不用晋绥军区费多少事情,整个北同蒲铁路的敌情都在晋绥军区情报部的脑袋里面。需要摸清楚的只是大同方向打响之后,北同蒲铁路沿线敌情出现的一些变化。 考虑到目前尚不清楚太岳部队能够拖住日军多长时间,为了稳妥一些考虑杨继财抽调出两个连,外加晋察冀四分区两个营,加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