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秋手中只有两个步兵团,外加一个骑兵旅。面对大同城内死守不出的六个日军步兵大队,以及外围一个半大队,同时还在不断增加的日军,多少显得兵力不足。尽管他可以利用手中部队机动能力强的特点,采取机动防御,集中火力、兵力逐一解决的办法。 但他手中的兵力,并不足以应付所有的敌军。两个步兵团,面对有着坚固城防工事可以依靠的日军六个步兵大队,实际在兵力上是处于劣势。只不过抗联摆在大同城外的坦克部队,让城内的日军不敢出城反击。 但大规模的反击没有出现,不断的战术反击,却始终没有中断。突入城墙的部队,几次差点因为缺乏后续兵力,而被日军在城内的反击给赶出来。如果不是突破口两侧的坦克,利用炮火硬生生的将向着突破口两侧,发起反冲击的日军给压制住,突破口早就丢了。 而让穆长秋头疼的不单单是兵力上的不足,其实最让他头疼的问题是,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穆长秋在进入大同的时候,在大同周边各大煤矿之中,解救出来数万矿工。仅仅在大同城西南的忻州窑矿,就解救出上万名矿工。 这些矿工在日伪方面采取的不计后果,以人换煤的开采方式之下。大部分人被摧残的身体极度虚弱,急需营养补充。但穆长秋别说解决这些人身体问题,就是勉强让这些人糊口,都很难能够做到。 虽然活动在左云的晋绥地方武装,调集了一部分小米、高粱以解燃眉之急。但是本就属于山西省内最贫困的左云,那里能够筹集足够的粮食去养活这么多的人?无奈之下,穆长秋只能给陈翰章一天一个电报。 让陈翰章急于解决六十九师团的原因,也不单单是穆长秋的求援电报。在陈翰章看来,大同如果战局长期相持不下,同样也会牵制抗联大批的兵力,影响到抗联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展开。 面对着大同周边的敌情变化与形势的发展,利用这个六十九师团自己出城南撤的机会,不计手段、不计损耗的,在最短时间之内解决这股孤悬在绥南的敌军,也就成了陈翰章现在唯一的选择,也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别说火箭炮,就是手中如果有毒气弹的话,恐怕陈翰章都一样会毫不犹豫的使用。 而对于暴露在光秃秃,没有任何工事掩护的平原,又被压缩的相当密集的敌军来说,一个一二二火箭炮连一百六十发的齐射之后,恐怕连渣都剩不下。陈翰章没有时间去一个个的啃,对于这块孤悬在南营的日军,直接调动一个火箭炮兵连打了一个齐射。 实际上当这个火箭炮连一个齐射打完,整个六十九师团部加上掩护师团的两个半中队,一百余名武装侨民,连同师团部的大功率电台以及师团部的高官在内,一起彻底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有剩下。包围圈内的所有人,只剩下一堆残肢断臂。 只是只图省事的陈翰章,要是知道六十九师团部也在南营这堆日军之中,他会不会还这么做,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井上贞卫中将虽说连同他的师团部一同被密集的火箭弹雨,送上了西天,但是死法要比他的部下或是被活活烧死,或是被坦克碾压死舒服很多。 而在被分割在大山尖、北房子日军两块最大的据点,则被重新装满油弹后,再一次光临的攻击机群,使用高爆炸弹从试图进行最后顽抗的村子内赶出来后,再投掷凝固汽油弹,以及使用空对地火箭和机载机枪一顿横扫。 这一线所有的村庄,百姓早就被迁移了出来。抗联无论是使用炮火,还是空中打击,自然不会有什么好顾忌的。怎么样能减少自身伤亡,怎么样能加快战斗进展,才是陈翰章此刻的考虑。 当参战的作战飞机,全部撤离之后。这两大块合围圈内,近三个步兵大队的日军能够站起来的已经不足一半。残余的日军,随即便被骑兵二旅的两个骑兵营外加机械化步兵一营,以及两个步兵营一拥而上,用马刀加机枪火力轻松的解决。 试图突围的日军,不是被马刀砍死,就是被坦克机枪和炮火打到。困守在大山尖的一个多大队的日军,仗着自己兵力众多,不顾天上飞机轰炸扫射,强行向平绥铁路以西突围。还没有摆出战斗队形,就被冲上来的装甲一师机械化步兵一营,加上两个坦克连,一个骑兵营一顿横扫,三个小时之内全部解决战斗。 至于剩下的那两个合围圈,在各师团所属炮兵以及平射的自行高炮,以及营团所属高射机枪巨大威力掩护之下,一拥而上的坦克、骑兵,加上大量的步兵,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半天之内便全部结束战斗。 战至四月十日清晨七时,经过十六个小时的激战,日军投入在绥南战场的六十九师团主力,作为一个建制师团,已经被从日军作战序列之中抹去。井上贞卫中将,连同他的绝大部分部下灰飞烟灭。 在解决完毕六十九师团之后,陈翰章留下易良品指挥一个坦克营,骑兵二旅的两个营,外加一个步兵团固守集宁至丰镇一线。并配合一直活动在凉城、丰镇、集宁一线的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独立团,负责清剿残余日军。 自己则指挥其余部队,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