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强团在这里,自己就敢将这些现在已经乱成一团的伪蒙军彻底围歼在这里。但自己的兵力太少了,一个加强营面对上万的日伪军,兵力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 即便有火力可以补充,但是火力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这些伪蒙军训练在好一些,组织在严密一些,反应在迅速一些。能在密集的火力之下,快速的组织反击,这场伏击战能打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还不知道。至少来的如果是日军,这场战斗他就绝对不能如此的打。 别说日军,如果这里的伪蒙军换成训练更加有素,日军控制更加严密的伪满军的话,这个战斗结果恐怕就两样了。至少现在一边倒的局面,很难形成。伪满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量力而行,才是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如果非要去以半斤的肚子,硬吃下八两的饭,那么能被撑到的只能是自己。总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要什么的杨继财虽说骨子里面不缺乏冒险的精神,但对于他来说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稳重。 不过虽说因为手头上兵力的原因,杨继财只能选择重创而不是全歼。但眼下战局的发展,却是正是按照他的预想来的。从缓坡上冲出来的坦克,成为压垮山谷内伪蒙军精神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坦克一冲出来,原本就乱成一团的伪蒙军面对着这些子弹穿不透,马刀砍不动,在自己队列之中一边横冲直撞,一边机枪不断开火,将自己人成片撂倒,浑身上下包着钢铁的怪物之后,彻底的垮掉了。 很幸运的在进山的伪蒙军行军队列之中,排在后边的这两个师不顾山上打过来的炮弹和子弹,凡是还能动的人调转马头拼命的向着来路溃退。而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成片的人和马匹的尸体,还有大量被遗弃伤员。 第1023章 杨继财的联想 对于这些伪蒙军来说,怎么能尽快逃离这道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地狱的山谷,才是他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至于其他的,该丢掉不该丢掉的全部都可以丢弃。伤员、辎重,甚至包括他们身上的武器装备和弹药。 而在山下伪蒙军彻底的崩溃的同时,沿着两侧山地进攻的日军,再也无法承受在对方火力打击之下,快速上升的伤亡数字。在固执的,不肯撤退的德川中佐被一发打过来的十四毫米子弹拦腰截断后。 山脊上没有了制约的日军给无法携带的伤员每人补上一枪,或是发给一枚手榴弹之后也随之溃退出了北隘口。没有办法,眼下山脊上的日军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抬这些伤员。而原本应该做这些事情的伪蒙军,不是逃之夭夭,就是被困在山谷里面动弹不得。 要是将伤员全部带走,对于处于山脊上的日军来说,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宁愿冒着被对手坦克部队追上,全歼的危险不抛弃伤员更。而这种事情,无疑对任何一个日军指挥官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明摆着,这些被炸断脚或是腿的日军士兵,就算抬回去也只能彻底的残废。就算再怎么治疗,也不可能恢复战斗力。与其冒着被全歼的风险,抬回去一些已经没有了作战能力的人,还不如保住其他还有战斗力的士兵。 这个账对于一支视下层官兵的生命为消耗品的军队来说,还是很容易算的清楚的。在作战不利的时候,勒令无法行动的伤员自尽以保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也是日军中的一种惯例了。更何况山脊上目前还有行动能力的日军,就算全部的动员起来,也无法做到将伤员全部抬走。 所以,送那些无法行动的伤员回家,避免他们落入抗联的手中,对于眼下的日军指挥官来说,至少在他看来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他看来,大日本皇军只有战死的士兵,没有被俘的懦弱分子。 在他看来帝国只有为帝国荣誉而战死的军人,绝对没有被俘有损国体和军魂的军人。当俘虏,绝对不是武士该有的行为。至于那些士兵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和他相同,那就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了。无论那些伤员情愿不情愿,这都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那个骑兵大队长其实并不想撤退,他在进入中国战场之后,曾经与不同派系的中国军队交过手,却还没有尝过败绩。还没有真正和对手交手,就受到这么大的损失,现在更是不战而腿,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