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30节


满足大多数国家的需要。其使用的m四三型枪弹,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来说,威力也已经足够了。

    而这款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后世这种机枪,虽然在中国陆军中已经大部分退役,就连预备役部队也基本上退役完毕。但在分布范围之广,几乎不下于ak四十七步枪。

    虽说在它的发源地,苏军并没有装备几年就退役了。但不能说明这款武器的性能有什么缺点。它不适合已经完全机械化的苏军,但并不代表不适合其他国家。甚至很多并不是以苏式武器为制式装备,有着大量美援的国家,也大量的装备。就足以说明这种武器优异的性能。

    世界上所有爆发战乱的国家,几乎都有它的身影,可以听到它射击时候发出的嚎叫声。无论是在酷热的中东、北非,还是自然条件恶劣,充斥着大量文盲、半文盲的中亚那个国家,都一样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

    后世曾经使用过这种机枪进行训练,并且在那个战乱国家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曾被这种大仰角射击性能异常优异的机枪,撵的很惨的杨震,对其表现出来的可靠性能可以说相当的欣赏。

    第775章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

    而当时让杨震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当初那几挺装在皮卡上,一口气撵着自己狼狈不堪的跑了上百公里。要不是当地地形复杂,当初去执行任务的那个小队就几乎全军覆灭的双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还是国内当初出于某种战略需要支援对方的五八式。

    尽管那次被这款自己国家生产的机枪弄的很狼狈,但杨震却在事后深深的喜爱上这款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完全退役的老古董武器。其在对地使用时候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尤其是山地作战时候其大仰角的射击能力,以及超远的射程极为赞赏。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非得要将这种武器搞出来的原因。除了结构简单,威力巨大,使用的多用途适合自己部队现状之外。那就是这款武器对于杨震来说,印象太深了。只是这番话,现在的杨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口来的。

    只是在内心中发完感慨后,抚摸着这款经典机枪,杨震心中稍有遗憾。但他也知道虽说没有搞出自己心中的四联装,相对于有些笨重的四联装高射机枪来说,明显较为轻便的双联装更适应这种武器预定装备的团以下部队,目前缺乏机动工具还是以畜力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现状。

    在去年夏季作战结束后,为了保证来年打通与关内陆地联系的作战行动。杨震经过与李延平和郭邴勋研究之后,对整个军区的建制以及各个部门的建制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旅的编制改为师,而且对后勤部进行了细化和量化。

    除了抽调了相当一部分精兵强将充实后勤部门之外,还根据部队火力上升,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对各个纵队以及各个师,甚至包括各个步兵团的后勤结构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

    虽说美国卡车到货后,再加上原有的苏制卡车以及前年秋季、去年夏季作战先后缴获的近千辆日式卡车。部队现在的车辆配置数量已经极为充足。但一方面因为汽油的数量,始终满足不了需要。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缺乏数量足够的维修人员。

    而且在杨震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在面对同样机动能力相对较差,除了铁路输送之外,更多的也同样依赖双脚行军,除了每个师团辎重联队装备的百余辆卡车之外,更多的依靠畜力保障后勤供应的日军来说,也没有必要将部队全部改为摩托化。

    按照杨震的规划,每个纵队的每个师都会配备一个三百辆卡车的汽车营。而各师的炮团,在目前火炮还是畜力牵引样式为主的情况之下,依旧将会配备自己的汽车连,专门用来运输补充的炮弹。

    这样,在还要保留部分卡车作为储备的情况之下,分配给各个步兵团的汽车数量,就不会太多。按照目前军区的汽油供应能力来说,每一个步兵团,也只能配备一个三十到五十辆汽车左右的汽车排。

    其实倒不是汽车数量不够,按照目前野战部队的数量以及手中汽车的数量来看,还是可以满足四个野战纵队的配置。但除了汽车数量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制约着部队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