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驸马要上天(种田青铜时代)

222、第 222 章


务繁忙,当以南疆和南疆王为重,我们这便把裴贞接回去了。”

    裴曦说道:“大哥多保重。”他又去到自家父母跟前,见到他们满脸皱纹,连身子都佝偻了,发现他们真的已经老了。

    大家的心里都难受,任何劝人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他什么劝人的话都说不出来。

    裴曦向父母行了一礼,默默地退到路旁,目送父母、大哥护着大侄子的灵柩缓缓驶向鸾城方向。

    他直到他们走远,才翻身上马,回花丘。

    人死不能复生,活人的日子还得继续,道理大家都懂,但裴曦的心里总憋着股气无处发。

    他不能把情绪带回家让羽青鸾跟着难受,索性折腾起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争取早点打到京城灭了越王。

    要想富,先修路,裴曦把交通部张罗起来。

    裴曦想修路的主要原因就是之前的生产力过于落后,遇到河流或沟壑地形都是绕到狭窄处砍大树搭木桥过去,道路曲曲绕绕的绕很远,且走得也极艰难。如今有了铁器,凿石头变得容易得多,工部把造拱桥的技术摸索熟了,鸾城建起来的几座拱桥用得挺好。

    受生产力限制,不可能像修高速路那样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但有了石头拱桥,很多需要绕开河道的地方可以直接从桥上过去,省下许多路程,大大地提高了南疆地界各城间的交通。

    路修好,沿途修建的驿站、村落聚集起的人烟及路上的巡防,能对抵御野兽起到很大的作用,进一步保障了行人的安全,为发展经济提供助力。

    修桥铺路是极耗人力的大工程,目前南疆的人手都用在开垦种地上,征调良民或奴隶修桥铺路都属本末倒置,于是裴曦把玄甲军拉出来干这些活。

    十万玄甲军,按月轮流,抽调一万人出来修路,既不耽误训练和防御外敌,又有了干活的人手。

    裴七在南疆开荒多年,开山修路早已干熟,对山形地势了如指掌,由他担任交通部尚书,总揽道路建设的事。

    ……

    南疆大军陈兵四通城,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让与南疆接壤的唐公、敬世侯、耀武侯寝食难安,唯恐哪天他们就打了过来。

    如果南疆王按照大凤朝以前的规矩办,投降过去后,封地还是归他们,他们早已经递上降书称臣,可看南疆王跟曦公如今行事,投降过去分明是把辛苦打下的基业拱手相让,任谁都舍不得。

    可如果不降,以南疆的兵势之强,他们三方加起来都打不过。

    他们犹豫再三,派人求见羽青鸾,商谈归降的事。

    在羽青鸾看来,所有要求保留封地、兵马的投降,都不叫投降。

    她接受他们投降的条件就是他们要把封地、披甲人、战奴全部交出来,由南疆各部衙门接手封地治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本事去考官谋取前程。

    这条件是唐公、敬世侯、耀武侯都不能接受的,于是三方联合结成联盟,与南疆抗衡。

    ……

    裴曦和羽青鸾原本想把占下来的封地治理休养两年再出兵,可唐公、敬世侯、耀武侯都已经调动披甲人、战奴和粮草,有发兵之势,于是,羽青鸾还没出月子,南疆又开战了。

    羽青鸾将五位门郎将封为统军万人的大将军,兵分五路,以御外敌。

    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让唐公、敬世侯和耀武侯的兵马跨过四通城,以保障后方安稳。

    南疆大军巴巴地盼着战功,眼睛都绿了,羽青鸾把他们放出去,一个个撒了欢似的朝着唐公、敬世侯、耀武侯的封地发起猛攻。

    大家都知道曦公嫌弃那些封地穷,但在玄甲军眼里,那些封地有人有粮有地就不穷,打下来就是自己的。再穷的地方,开垦出来,种上几年就不穷了呗,大家多占地多立战功,能多分几百亩地传给子孙。

    ……

    打仗是前线的事,南疆的产粮还供得上前线打仗的消耗,裴曦便继续埋头保障后勤和发展民生经济。

    社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面相辅相成,协同配合。

    各种建设模索总结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需要记载和传授出去,这些就需要编撰成书、开设各种补习课堂,以及召聚各种专业知识人才举办研讨会把自己的心得经验分享出来,共同进步。

    确切地说,就是尚武的世界想要更好地发展民生经济,也需要文治。

    裴曦张罗起来的各种专科补习班很多,什么军事骑射作战方面的、作坊管理、算术等大大小小的科目十几个,但摊子铺得多,都是零零碎碎的,缺少统一整合。出于需要,他只好把图书馆也张罗起来,专程招人汇总编书。

    随着各项发展,大凤朝那字数少得可怜的贵族文字不够用,很多书写记载要到用的字,它没有。

    羽青鸾注意到这问题,便让以前负责文字礼法的太礼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驸马要上天(种田青铜时代)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