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杀魏昊,难消我心头之恨!这个唐淞晨……不,所有岳阳府的贡士,予都要革去他们的功名!” “娘娘——” “来人!传诏尚书令、中书令!” 太后盛怒之下,已经没有什么矜持,她垂帘听政这么多年,大权在握,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有过这样的委屈? 更何况,她经历了魏昊行刺李怀柔一事,对皇城的安全也产生了怀疑,这种不安,更是让她下定决心,必须清除任何不安定因素。 人也好,非人也罢。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中旨传达,上内侍监的太监们都是心情肃杀,传话到尚书房时,省部相公们都从小黄门那里感觉到了杀气。 这几天的焦灼、煎熬,让人身心俱疲。 而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好消息,新科贡士唐淞晨,竟然身负异象,乃是国朝祥瑞啊。 可是,既然是祥瑞,为何会是这种情绪?! 中书令和尚书令都是一头雾水,直到他们看到了那篇《刺客列传·魏昊》,然后头皮发麻,浑身难受。 跟老世族子弟看到“文以载道”不同,不管是中书令还是尚书令,都明白唐淞晨不是在写一个故事,而是书写一段历史。 著书立传,并不稀奇。 但是写史,那就不简单了。 他们甚至知道,写出六千言《刺客列传·魏昊》的唐淞晨,此刻并不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是继续写刺客还是写什么,唐淞晨是没有头绪的。 但是当他进一步开悟,就会有全盘计划。 到了那个时候,这一朝的君臣、文武、忠奸……都会是唐淞晨笔下的文字,后来人,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翻开唐淞晨的文字,就会知道这一朝发生了什么,有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 人们会从文臣武将的故事中,看到这个时期的起起伏伏。 荒唐的、振奋的、黑暗的、光明的…… 各种各样的人物,是各种各样事件的投影、折射。 谁都可以写,但是,像唐淞晨一样以此入道的,却是罕见。 其中区别,唯“纯粹”二字。 唐淞晨是心有所感,不因魏昊壮举而激动,也不因魏昊一时囹圄而懊丧,不偏不倚,笔下见春秋。 换作是他们这等位高权重的宰辅相公,却是不一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会暗藏玄机,内有乾坤。 摆在宰辅相公们面前的,是太后给的难堪。 当然,太后却认为,这是岳阳举子给的难堪,是北阳贼子给的难堪,现在,她要当朝相公们解决此事。 否则,她会解决当朝相公。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因为她大权在握。 …… 朝政彻底乱了,整个夏邑的混乱,不可能不波及朝政。 而一切的源头,不过是魏昊的雷霆一击,一刀剁了李怀柔。 李怀柔出殡的日子到了,但他出不了殡,因为出不了城。 这让本就悲痛的李府,越发地仇怨。 李怀柔的子孙,被硬生生地拖成了不肖子孙。 无奈之下,李怀柔被直接葬在了家中。 这简直诡异无比…… 而真正的诡异,还在持续,李怀柔的魂魄竟然重组,并且在家宅中显灵。 跟活着时候的气定神闲不同,成为鬼魂的李怀柔始终没有离开李府的意思,并且不断地提醒子孙,一定要尽快上书朝廷,必须抓紧时间抓住魏昊。 究其原因,他现在还能魂魄住世,是因为“警钟长鸣”之后,整个夏邑就像是被隔绝了一般,不仅仅是内外,还有阴阳。 生前乃是显贵,死后自有变化。 不知道魏昊是地府府君还好,但李怀柔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尤为恐惧,他甚至已经感应到城外汇聚了大量的勾司人,都是等着进入夏邑勾走亡魂。 勾司人一到,他就不得不前往阴曹地府。 到了那时候,一切就彻底完了。 李怀柔不想魂飞魄散,也不想在地狱中受苦,更不想轮回为牛马畜生,所以,他想自救。 这种情绪是如此的强烈,强烈到自己已经成了厉鬼都不自知,整个李府的族人、亲眷、子孙,眼中看到的李怀柔,早就不是儒雅气度的李相公,而是死气如炎、鬼气森森的怪物。 于是乎,离开家宅外出的子孙,在惊恐中并没有照着李怀柔所说的去上书,而是想方设法,前往城西“护国大法坛”,请“护国大法师”前来驱鬼…… 第442章 从良不易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