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最终决定留在了海对面。 接着再往后的故事就是所谓的砝码叠加了,如果没有今天这么遭事儿,陈省身就将在一个多月后留在海对面。 至于他所说的老华……指的则是华罗庚。 当初华罗庚曾经写信劝说陈省身回国,不过陈省身最终因为种种原因留在了海对面。 后来1955年兔子们评选第一批学部委员,陈省身的恩师孙光远遗憾落选,陈省身便认为这是华罗庚对自己的报复。 二人为此还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好在后来还是说开了。 当然了。 这件事最终并没特别影响二人的交情,远远没有发展到小杨小李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倒是陈省身和丘成桐的关系不是很好…… 接着陈省身又看向了李景均,问道: “景均,你呢?” “我啊?” 李景均闻言伸了个懒腰,目光悠长的看向了远方的天空: “我也准备回去,毕竟我和你们不一样,我逃难来的嘛。” “现在既然有了两位大人物作保,我肯定就打算回国了。” 陈省身点了点头。 李景均这话倒是没啥问题。 李景均确实是所有留美学者中的绝对另类,这年头留美学者里头为物流工作过的有不少,但像李景均这样的还真是孤本一个。 不过幸运的是。 如今国内主要领导已经知道了李景均的情况,还共同署名给他来了封亲笔信,这种情况下他自然没有不回本土的理由。 况且李景均的亲朋关系也都在国内,据陈省身所知,自己这位好友对海对面的生活习惯、食物种类也并不是特别适应。 所以李景均的回答不算出乎陈省身的预料,这是最好猜的一个答案。 紧接着。 李景均和陈省身同时转过头,将目光锁定了一旁的……小杨。 “小杨,你呢?” 听到两位长辈的问题,小杨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了一丝迟疑。 说实话。 别看现场三人中小杨是坚持最久才入籍海对面的华夏学者,但其实他的内心远远没有他履历那么坚定。 例如在过去这些时间里,他的父亲杨武之就曾经多次远渡重洋,想要将小杨给带回华夏: 1957年到1962年夏天,杨武之三度在日内瓦和小杨团聚,其中也多次提到希望杨振宁能够报效祖国的想法。 不过可惜小杨的母亲罗孟华却每次都不赞同儿子回国,其中在杨武之介绍道国内可以制造飞机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排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有什么好?】。 于是小杨的回国之路就这样磨着磨着中断了。 当然了。 如果就这样把责任归结到所谓的‘慈母’身上,那么对罗孟华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小杨本身的意愿同样不可忽视。 至少在当时那段时间,小杨并不太愿意回国。 不过很微妙的是。 在小杨入籍后的第七年,他又主动提出了想要回国做贡献,不过这个申请却被与徐云聊天的那位作家给劝解开了。 其中的心路历程,大概也只有小杨本人才懂吧…… 可惜后世看来,小杨……或许说老杨多半是准备将这段过往,以及他和小李的恩怨独自带进坟墓封闭了。 眼下这个时期随着某些变数的出现,小杨又一次面临了回国与否的选择。 而这一次…… 他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面对眼睛眨也不眨盯着自己的李景均和陈省身,小杨的脸色也渐渐开始变幻了起来。 虽然在原本历史中他最终入了海对面的国籍,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自己出生的故土就没有任何情感——真要是那般无情,他不可能拖延了足足19年才在移民合同上签字。 只是原本每次都是海对面的砝码重过了本土,而这一次却是本土砝码逐渐占据了上风…… 赵忠尧…… 陆光达…… 杨武之…… 一位位朋友亲人的面容飞快的从小杨脑海中闪过,最终画面定格在了去年父亲杨武之送给他的那面国旗上。 尽管只是记忆,小杨却感觉到了国旗上传来的热度。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