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不科学

第1287节


    “不过这个模块不属于链式反应的范畴——它算是应用领域,所以相关的技术攻关主要由二分厂那边的同志在解决。”

    “因此我们这次需要考虑的主体便是炸药透镜本身,也就是爆炸截面和爆轰波的波形计算。”

    听到陈能宽这番话。

    现场的几人都下意识点了点头。

    陈能宽目前是轻核组实验组组长,负责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研究,算是炸药透镜方面的资深专家了。

    他的知名度虽然没有陆光达那么高,但同样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之一,由此可见其能力之强。

    眼见众人都很配合自己说话,陈能宽便又继续抽出了一张纸,很快写下了一道公式:

    “这是我们轻核组推导出来的带有反射层的球型核弹临界方程,给出了带有反射层的弹芯在核临界时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与他们半径的关系。”

    “基于这个方程,假设一组炸药透镜引爆主炸药柱后产生一个向心爆轰波,推动中子反射层向铀-235燃料球迅速压缩。”

    “当反射层与核燃料之间紧密结合时,延时电路启动中子管释放出中子来点燃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核燃料,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而我们现在要计算的就是中子反射层的具体厚度,以及u的极限值——后者其实就是波形的某种表达形式。”

    “现在我们先讨论第一点吧,大家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吗?”

    听闻此言。

    华罗庚、陈景润以及冯康三人纷纷眼观鼻鼻观心,进入了沉默状态。

    毕竟他们负责的是算力支撑,这种物理理论上的事儿就不是他们应该管的了,轻易发言反而会影响讨论。

    剩下的几人中徐云想了想,率先说道:

    “陈主任,我有个想法啊……”

    “我们从中子反射层……即飞板被炸药驱动后能达到的最高加速度以及加速的时间来切入,然后配合中子通量守恒计算怎么样?”

    上辈子是奥本海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临界质量是会根据形状变化的,核裂变与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有关。

    如果体积不够大或质量不够,中子还没撞到原子核就逃逸出去了。

    相对中子的飞行,原子核之间距离很大。

    没有足够的体积和重量,根本就没有几个中子能撞到原子核。

    而中子必需有足够撞击原子核概率,才能产生更多中子去击中更多原子核产生链式反应。

    如果半天才有1个撞上,产生的中子也都是大概率走空飞出,根本发生不了核裂变。

    至于增加这种概率的方法嘛……

    自然便是在外头增加一个“罩”,让飞出去的中子反射回去重新撞击了。

    这有点类似弹珠游戏的罩子,就是中子反射层。

    众所周知。

    铀裂变反应方程式235u+1n=137ba+97kr+2n,也就是一个中子和铀-235反应生成137ba,97kr和两个中子。

    这也是原子弹爆炸能量的来源。

    同时呢。

    在核燃料与反射层的边界面上,必有中子通量相等,中子泄露量相等这个基准定理。

    没错!

    看到这里。

    想必某些聪明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

    当初徐云协助陆光达他们推导的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恰好能够描述这个情景的边界条件。

    也就是:

    ∫z^j=uhsΣsφ-d▽Φ(r,t)+λs/3=limr→04πda(rl+1)e-r/l=sa=s4πd。

    同时根据陈能宽的说法,他们已经推导出了带有反射层的球型核弹临界方程。

    二者互相联立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滑双曲面的构造。

    接着再对这个构造求解析解,得出的答案就是亚临界状态的中子反射层厚度了。

    顺带一提。

    这也是当年海森堡翻车的大坑。

    当时海森堡的边界条件使用了物理模型上常用的吸收边界,但这玩意儿其实应该用反射边界计算。

    这也是徐云在整个核武器研制中为数不多可以在理论而非工具上提出方案的关键,毕竟涉及到中子,和他原本的专业还是有点重合的。

    “中子通量守恒吗……”

    大于和陈能宽都属于相关领域的顶尖大佬,在徐云提出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走进不科学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