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不科学

第287节


说的这件事情,算是他在北宋副本中比较的一个经典操作了:

    当时副本中缺乏刀口仪和干涉仪,徐云便没法磨制出一个精确的球面透镜。

    因此他取巧的使用了旋转的水银实现抛物面,通过类rc结构达成了相同的效果。

    虽然这种操作和邻苯二酚没有任何交集。

    但正如老苏所言。

    二者在性质上其实是有些类似的。

    一个反射光,另一个反馈波段。

    都是起到一个中继物的效果。

    因此若是能通过这个思路拓展,将邻苯二酚换成其他一些特殊的液体。

    同时通过液体的离心力,将固态物质存在的波段反馈给平衡。

    似乎……

    真的可行?

    ……

    第206章 只剩下boss了

    在老苏那儿得到了启发后。

    徐云不敢怠慢。

    立刻选择返回现场,将这个思路告知予了喻元勇等人。

    “什么?用液体充作中间体?”

    听到这个思路后。

    喻元勇讶异的看了眼一旁满脸‘我是个路人’的老苏,当即便陷入了沉思:

    “我们使用的铁离子束密度是110kev的低能级离子束,一个周期内应该会产生三条谱带错峰。”

    “如果我们设置一个恒定周期的液态设备,在错峰出现时把波段反馈给平衡下来……”

    “嘶,似乎还真有可能啊?”

    考虑到一些同学可能不太理解中间体在这次反应中的性质,这里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的一下——真的是非常简单的那种。

    假设有一根很长很长的传送带,连接的进料口高度是4厘米,传送带上的物品95%都是3厘米。

    三厘米对上四厘米。

    那些物品自然可以顺利的穿过进料口。

    但是除了这些三厘米的物品外,传送带上每隔一定周期——比如说30秒,便会出现一个5厘米的巨物。

    可进料口又因着各种限制无法永久性提升高度,如此一来,便会出现物料卡壳的情况。

    而就在此时,有人提出了一种方案:

    咱们虽然做不到永久性的提高进料口,但却可以设定一个程序。

    使得每当五厘米巨物周期出现的时候,进料口可以短暂的提高到六厘米几秒钟不就好了?

    也许这种做法需要一定成本,但比起永久性提高进料口显然要低很多。

    至少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虽然如今的实操环节,徐云等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比以上例子复杂很多。

    但二者在性质上其实是互通的,都是通过对接周期去平衡某些异常的能量。

    想到这里。

    喻元勇顿时有些坐不住了,只见他转过身,对徐云道:

    “徐博士,你认为该用什么东西来做平衡液体?”

    徐云用右手比成一个八字,覆盖到鼻翼前,左手则再次将报告从桌上拾起,仔细的看了几眼。

    化工中间体。

    字如其意,指的是一些化学工业中常见的中继物质,细分起来一共有11大类。

    这11大类中除了助剂、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之外。

    也包括了试剂、涂料和染料这些液体。

    不过徐云和喻元勇讨论的显然不是这类常规液体,而是指其他一些浓度的特殊液体材料。

    这种材料首先要具备不参与后续反应的性质,同时具备合适的属性,并且还不能与铁离子束产生反应。

    如此一来。

    有相当部分的盐类就被排除了。

    其次则要考虑的是这种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也就是杂化轨道中分子空间构型的配位。

    因此徐云想了想。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走进不科学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