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不科学

第239节


是它们持续的周期实在太短了。

    以李施德林的漱口水为例。

    这应该是目前口腔消杀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牌了,客观来说,漱完口感觉确实也还行。

    但时间一长,口腔中就会再次出现那股味儿。

    因此在看到实验报告的一瞬间,裘生便意识到了这种菌株的价值:

    与吡虫啉一样,这种菌株的发现,或许获不了太高级别的奖项。

    但它却拥有着难以想象的商业价值!

    而比起裘生的激动,徐云的心绪则要平静许多,毕竟上辈子的阅历在这儿:

    “你先冷静点,老裘,眼下这八字还没一撇呢。”

    “你也是搞科研的,应该知道从实验室到普众化商品有多困难。”

    “别的不说,植株的培育就是个大问题,另外就是成品的方向,是做牙膏、药物还是药水?”

    “方向不同,定位也就不同,难度也随之变化。”

    “所以说到底还是得从长计议,俗话说得好,一口气是吃不成耳根的。”

    听徐云这么一说,裘生倒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其实吧。

    他平时也不是个易燥易怒的性格,毕竟搞科研的性子都挺稳。

    奈何他是个新种微生物的受众群体,已经被口气困扰的太久太久了,因此一时间便有些失态。

    随后他沉默片刻,对徐云问道:

    “老徐,那你准备咋办?”

    徐云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将自己的一卡通拍到了桌上,指着上头的ustc道:

    “当然是摇人啦!”

    ……

    半个小时后。

    生命科学大楼。

    院长办公室。

    “什么?一种新型的微生物?”

    看着一脸郑重其事的徐云与裘生,田良伟疑惑的扶了扶自己黑色的框架眼镜:

    “真核新种你直接投到《fungal diversity》不就好了,跑来找我干啥?”

    上辈子是微生物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

    在生物学界,微生物新种的论文投递其实是存在一定规范的。

    例如细菌就投《ijsem》,全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不能投其他杂志。

    真核的新种则是《fungal diversity》,这是一本中科院昆植所主办的国际期刊。

    在全球真菌学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二,在本土相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全部188种sci期刊中排名第三。

    当然了。

    如果遇到某种非常有价值的新型微生物,也可能破例出现在《pnas》上,但基本上数年难得一遇。

    科大方面和昆植所同属于中科院下属单位,因此徐云想要投递相关结果,只要直接联系对方即可。

    至少从阵势上来说,犯不着这么大张旗鼓的专门跑到院长办公室来通知田良伟。

    看着一脸疑惑的田良伟,徐云不由转过头,与裘生对视一眼。

    随后他从身上取出一份报告,递到田良伟面前:

    “老师,您先看看这个。”

    田良伟没说话,接过报告看了起来:

    “节丛孢属新种……宽度1.5μm……椭圆状……”

    报告前面的内容主要是新种的图形数据,看上去就纯粹是一种新型真菌而已。

    不过随着视线的下移。

    他的目光也陡然锐利了起来。

    几分钟后。

    田良伟面色郑重的抬起头,对徐云道:

    “小徐,这份数据准确吗?”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走进不科学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