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太阳的速度通常而言在40千米每秒以内,这速度和距离比起来是很慢的。 因此通过超算运算个数年,便有不小的概率准确确定到肉眼可以观测的时间。 但地震就不一样了。 哪怕是21世纪,都没有哪个国家能百分百精确的预测地震。 顶多就是震中发生地震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特点,让离更远的人提前做出防护措施。 并且这还只是个雏形级的技术,实践效果非常一般,宣传意义要大于实际价值。 徐云能记住这两件事,纯粹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彗星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和蔡伯俙的去世时间一致,源自童年所记。 地震则是因为刚好发生在中秋节,一天都不差。 加之这年徽宗即位,想忘都忘不了。 只不过按照原本的时间轨迹。 此时的向太后还没有去世,因此赵佶也只是免了鲁东的年赋,整件事情便比较平稳的给渡了过去。 这也是郭京在上位后愿意听从徐云的一个核心原因: 宋徽宗和朝中官员用什么目光看的他,他便是怎样看的徐云。 如果说一开始郭京只是迫于压力,那么当几个预言发生后,他就是真把徐云当神仙来看了。 可惜老苏并不知道他被徐云给忽悠了——恰恰相反,结合徐云先前的表现,他倒是将这个说法信了个八成九成。 想到这里。 他的眼中不由浮现出了一丝浓浓的疑惑: “小王,你既然能保证文叔清照的安全,又为什么要做下这番事呢?” 第168章 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做下这番事?” 听到老苏的这个问题,一时间,徐云竟然有些答不上来。 是啊。 为什么呢? 怅然间,徐云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异样的情绪。 有愤怒。 有费解。 也有耻辱。 或许在后世,在那个换了天的时代。 每个有自己一般境遇的华夏同胞,在来到这个朝代后,都会选择与自己一样的做法吧…… 也许可以说是…… 一个普通华夏人的民族情节? 随后徐云看了老苏一眼,目光在他有些枯槁的左手上停留了一会儿,对老苏道: “老爷,您想听一个故事吗?” 老苏沉默片刻,答道: “说吧。” 徐云朝他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在几年之前,小人曾经做过一个梦。” “梦里我的名字叫做吴凡,乃是一千多年后,一位贩卖奶水的普通人。” “一千多年后?” 老苏一听,整个人顿时来了些兴趣: 古代虽然由于科技生产力的原因,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比较局限,视野也比较狭窄。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做过与未来有关的幻想。 其中很典型的,便是老苏同个时代的沈括。 虽然沈括此人的人品有些糟糕,当初苏轼的乌台诗案便是他告发的,但从能力上来说,沈括也无疑是一尊巨匠。 他在自己所写的《梦溪笔谈》中,便记录过不少对未来的猜想。 比如他认为,石油这东西在后世一定会有大用处,甚至还猜测与‘轮机’有关: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当然了。 这里的轮机不是指后世的机械,而是水轮机之类的木制设备。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