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是有波折的。 一开始自然是楚子,但实在是被排挤的受不了了,就励精图治扩张成了楚王。 但后来晋国专治各种不服,楚国又自己去了王号,蛰伏了好些年,等到晋国势力收缩,又重新称王。 就是在楚国二次称王的时候,陆浑之戎被击溃,晋国也没有兴趣赶尽杀绝,毕竟陆浑之戎虽然是“戎”,但就跟北狄一样,当年也是受过册封的,甭管是哪朝封的,论根脚,基本上就是一家子。 实际上陆浑之戎,是正经周天子册封过的子爵,又称“陆浑子”,理论上来说,跟当时的楚国,是平起平坐的。 当然实际上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于是一个被周天子册封过的子爵,被另外一个准备重新称王的子爵给接纳了。 这显得楚国大气啊,做事敞亮啊。 楚国又把陆浑之戎安置在了一块高地,当时开发起来比较麻烦,没合适的人手,因为楚国正忙着防备二次称王之后的战争。 于是陆浑之戎和楚国之间,算是一拍即合,一个需要人手来开发土地,没必要过度消耗自己人;一个需要苟全性命于乱世,有口吃的就行。 这么一来,陆浑之戎,就安置在了溠水之畔的高地上,恰好就是在云梦泽的北边。 很大的一片土地都没有开发,楚国白捡了好名声不说,就随便给了点工具土地,由得陆浑之戎去翻地烧荒,最后还白捡了大量优质耕地。 也为后来楚国横扫大别山西南奠定了基础。 陆浑之戎扎根楚国之后,就以“陆氏”行走,也就是楚国安陆陆氏的由来。 不过终究是外来户,楚国的高官爵位,追溯源流,那都是一个祖宗,外来户根本没戏。 所以安陆陆氏这么多年下来,混得最好的,也就是一个县尹,出过大夫,还是因为蒲骚之战杀出来的大夫。 再之后,就啥都没有了。 说是土老财,可能有点过。 但要说是什么楚国豪门,那真是脸上贴金。 至于老世族三个字,厚着脸皮在国际上胡扯,倒也不差,在楚国国内,安陆陆氏低调的很。 所以斗皇子侄们狂喷什么“非我族类”,一脸的看不起,还真不是胡扯。 此时安陆陆氏要“勤王”,也算是把握住了机会。 换任何一个时候,想要“勤王”发家,可能性都不大,但现在不一样,只要亮明态度,就能自行组建武装力量。 大义在此么,大家伙为什么抄家伙上路?那是因为要去救老板啊。 当然能不能救回来,这两说,救不回来也没啥损失,这手中弄起来的部队,还能轻易解散了不成? 只要手中有合法合理的军队,在哪儿不是爷! 安陆陆氏的想法非常合理,而且可操作性也非常高,同时风险也不大。 但是安陆陆氏万万没想到这背后还有链传动坑,司马项拔的后手,那是正式和约出台,可司马项拔的亲家,完全你没有管那许多。 在知道安陆陆氏要号召“勤王”之后,令尹斗皇立刻召集斗氏子弟,然后宣布了一个密令。 “溠水陆氏意图谋反,孰人敢往安陆,诱杀陆氏子!” 斗皇此言一出,就表明了态度,杀是肯定要杀的,但怎么杀?诱杀。 令尹斗皇的打算,就是用斗氏的身份,宴请“勤王”忠义之人,然后在宴会上,直接干死这些想要“勤王”的陆氏主谋。 成功率很高,因为斗氏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安陆陆氏想要稳住地位,没有楚王血脉的人支持,他们就是个屁。 现在,斗皇就是打算让他们成为一个屁! 促使楚国令尹斗皇态度这么坚决,没别的原因,他就是改换了思考模式,先推演李解有没有“去王号”的意愿?有。 那么接下来就是李解有没有“去王号”的能力?有。 最后就是李解有没有承受“去王号”损失的勇气?有。 于是斗皇就得出一个结论,李解会这么干,李解一定会这么干。 这就让斗皇非常坚决,其他什么考量都是次一级的,优先级就是让整个斗氏捞着大好处。 什么得罪安陆陆氏,什么溠水反复汉水震荡,关他屁事? 大王今天不在家! 爷是令尹! 爷最大! 斗皇亮明态度之后,斗氏子弟也不含糊,立刻有形貌风流走路蹁跹的年轻君子出列,抱拳躬身道:“吾愿为使,前往溠水,诱杀陆氏子!” “善!” 见斗氏子弟不减风采,斗皇于是道,“此行安陆,许你死士五人听命!” “嗨!” “若陆氏子伏诛,溠水虽乱,不至败坏此时局面。”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