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东南亚方面,安南和缅甸的战事都已经度过了最重要的阶段。 此番动员出来的船只实在过于庞大,但并非能一直打下去,毕竟绝大多数都是商船,朝廷不能一直强征。 按照战前,通贸署与海军都督府,和各市舶司商会的约定。 海军征用期限应不能超过两月 所以郑成功不能耽搁 当然,这些商家们其实也不反感跟随海军行动 这个年头,海商和海盗的区别,近乎于零,无论是“合法抢掠”的西方殖民者,还是亦商亦寇的大明海商们。 而西班牙从十七世纪初开始对菲律宾殖民地的建设投入,尤其是马尼拉,积累了不少西、荷海商的巨量财富。 除此之外,吕宋岛和棉兰老岛并不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上面有数以十万计的土着,还有数万华侨,他们在上面已经开发了数十年。 此时的大明海商们,已经对吕宋等地的种植园经济有所了解,何尝没有眼红之心呢? 在工业时代以前,对于农业,吃饱当然是第一要务,主粮作物是当之无愧的国政第一指标。 但伴随着战争结束,整个国家的经济生产都在迅速恢复,到了光烈十三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完成。 都察院审计署和财部、户部保守估计,关内十八省的经济状况,基本恢复到了万历中年水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毕竟农业社会的恢复总是相当漫长的。 当然,人口数量肯定是大大不如了。 初步统计,至光烈十二年,各布政使司在册的编户齐民,不过一千八百万户,六千二百万口,虽然说,这很大程度有战乱之后,大量隐户以及流民尚未编户的原因,但相较于万历年间,人口减少了不下三分之一,却是事实。 于是乎,在此基础上,此时大明的人均生活水准,居然还要比万历中年要好些。 所以,许多中产之家,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不免会对一些更高级的农副产品有需求。 比如蔗糖 而除了甘蔗外,吕宋也适宜于种植许多热带作物,只是这年代运输不便,难以保鲜,无法投入市场,不如蔗糖方便。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蔗糖,在历史上,这就是十七至十九世纪,两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开拓的重要原动力。 要知道,此时整个欧洲的市场加起来,都未必有大明关内十三省大,随着经济复苏,民间,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消费能力恢复。 这些商人们,只恨甘蔗田不够多而已。 至于为什么是吕宋,原因也很简单。 朝廷修订《大明律》,并不是什么秘密,每月《启民报》上都有刊登相关消息。 随着《民律》即将出台,对于雇佣劳动的保护,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包括耕地保证,以及兼并加税等等,相较于在国内开设种植园的高昂成本,在吕宋、安南等地就要划算得多。 因为这些地方并不在《民律》统辖范围内,尤其是无需遵从《雇佣劳动法》。 而朝廷也鼓励民间资本,向外投资,以倾泄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平衡出入口差值。 整个吕宋乃至于棉兰老岛,对于这些凶光毕露的海商们,无异于一块肥肉。 ------------------------------------- 海坛岛之战,消息传到马尼拉,顿时引发了空前的惊恐 城内哭声不绝,因为不少水手和商人的家眷都还在马尼拉,但大家更加不知所措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