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的年轻人,也都是读过书的,对这种在儒家经典里,被反复提及的崇高政治传统,还是都知道的。 顿时更加激动起来 毕竟,经过两千多年的皇权神圣性加持,身为天子,无论做什么,朱由榔是能不用向臣民解释什么的。 但今天的朱由榔所展现出的开明态度,在帝王这一普遍冷漠自私的政治生物群体中,尤为罕见。 更重要的是,朱由榔还在此之前,援引了儒家经典作为背书,也就是说,这种活动,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常例。 事实上,朱由榔也并非一时心潮澎湃便口不择言,关于这事,他之前也考虑过不少。 虽然在明末的大动荡之后,理学的意识形态大厦已经有所松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作为两千多年的主流统治文化,其地位会被动摇。 朱由榔想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注入新的东西,开辟新的空间,还是得重新举起“克己复礼”,像王安石一样,搞托古改制才行。 其实他一直也在做相关的部署,如眼下报刊行业的繁荣,其中主流声音,都被新政派或是激进派的文人士子掌握。 而在社会文化层面,诸如黄宗羲、张岱、方以智等思想较为前卫的士人,获得了半官方的特殊地位,从曾经作为文坛边缘的特立独行者,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所谓近代化,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近代化,更是思想、文化与制度的进步。 这一切,都不只是铁腕便能办到的,就像子产说得那样“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与其像过去那样,搞一些所谓的名家大儒,聚集宫中,弄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经筵”,还不如多学学人家上古先贤,听一听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的声音。 这大概类似于后世的“青年干部座谈会”兼“新闻发布会” 随着战争胜利,朱由榔却是愈加不轻松,尤其是他知道,等这次回到南京,想要再随随便便走出宫中,就没这么容易了。 他担心自己会不会逐渐失去了对基层官吏,和百姓心思想法的了解。 故而才会拒绝了朝臣直接从天津返回的提议,而是千里迢迢至陕西绕行。 同样心情激动的,不仅仅只是院中青年士子,陪同的朱天麟等人也是一样。 这个年头,但凡是有所理想主义的读书人,都对这种“三代之治”的开明政治充满崇敬。 不时间,整个院中都活跃起来 一旁的中书舍人谢颖连忙维持秩序,让众多士子举手发言 “陛下,请问此行是否是要回銮南京?” 一名士子眼疾手快,举手提问,直击要害,涉及眼下朝堂内外最为热议的两京问题。 朱由榔笑着颔首 “是的,朕和中枢接下来半年内,都会逐渐回到应天府。” “不过大家放心,顺天府依旧是京师,只是朝廷考虑到现在北方凋敝,负担不起京畿消耗,未来我大明还是会施行两京制,并且中枢离开后,依旧会在顺天府留下一个宰辅重臣,负责打理北面事宜。” 此言一出,算是对之前的京师争论彻底定下了基调,虽然未来大明还是会施行两京制,顺天府的首都地位得以保存,但很显然,行政中枢还是以南京为主。 紧接着,又有几个年轻士子或者官吏提问,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圣,心中既惶恐,又兴奋,不少人连话都快说不清楚,更别说问出些什么有价值的议题了。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