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科(六部增设了财部,六科自然也要增设财科)那边,遇到了钉子。 财科认为光烈七年,内阁批复的财政支出实在太多,有赤字风险。 仅军费一项,先后已经不下两千万,毕竟是战时,这倒是能理解。 但正因为如此,其他方面就该缓一缓,粮食问题完全可以等到秋收,或者光烈八年再进行。 内阁商议后,又提出这笔钱可以使用银行发行国债,同样被批驳。 自光烈三年以来,国债发行已经超过八百万,自明年起,连本带息,财政每年至少就要还一百七十万,再发行,一方面是在挑战市场对于朝廷的信任,另一方面,同样会导致明年财政出问题,这是典型的“寅吃卯粮”。 重组内阁以后,明廷政府的官方文件事实上有两种,一个是皇帝亲发的圣旨,一个是内阁签发的公文,被称为“公帖”或者“阁帖”。 无论是哪一种,按照制度,都必须由七科给事中审议。 当然,这些制度基本上都是给“后来人”设立的,对于朱由榔这种皇帝而言,他活着一天,说什么就是什么。 故而光烈朝的圣旨下发中,所谓“审议封驳”完全就是走流程,朱由榔随身携带一个给事中,唯一任务就是盖章。 反倒是对于权力空前扩大的内阁而言,这样的制度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至少从光烈三年以来,内阁被七科封驳的公帖,已经不下二十封了。 朝中有人建议提高七科给事中的品阶(给事中只是七品官),毕竟这些家伙的权力,事实上已经不比朝中二三品大员低了。 但朱由榔还是坚持了当年朱元璋的设计,要说老朱其人在政治智慧上,还是颇有一番见解的,六科存在的本质就是“以小制大”,过去唐宋的门下省,长官也是宰相,反而很难取到监督作用。而七科给事中,不过七品,且都是刚入仕的年轻人,任期两三年而已,由于来不及和朝中大员们建立什么“关系”,就会被调离升迁。 而且他们都属于“言官”行列,审议监督是其政绩来源,反而能真正取到钳制相权的作用。 不得不说,双方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朱由榔更好奇的是,七科那帮子言官,什么时候这么有战斗力了? 在此之前,从肇庆时期,光烈二年,因为章旷和塔天宝的问题,朱由榔把朝中一批嘴炮文官给清理了出去,都察院和七科给事中就从此消停,几年间仿佛毫无存在感一般。 为此,朱由榔专门向中书科随行官员询问了一下情况。 锦衣卫对外,中书科对内,作为天子亲属的内部情治机关,中书科虽然没有什么抓人、砍人的特殊权利,但却有提天子探查国内政局的任务。 第78章 衍圣公 “于成龙?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 朱由榔对着身前的中书舍人谢颖问道 其实他当然听说过于成龙,但那是后世,而且在他的印象中,这人不是康熙朝的名臣么?按道理,这时候怕还是十几岁的小孩才是,所以一直也没当回事。 其实是他自己孤陋寡闻而已,历史上,于成龙出仕的时候,都已经四十五岁。 此时,其人也已经三十有六,称不上“年轻俊杰”了。 谢颖从光烈二年以来,在朱由榔身边当了五年多的近臣,或者说秘书,其他本事不提,起码这记忆力是大大锻炼出来了。 毕竟给领导当秘书,最重要的本事,就是领导提到啥,你就得想到啥。 这满朝上下,大大小小几百号主要官员,以及各地行政、军事主管,一般朝中大员乃至于宰相们都是一头雾水,但谢颖却是如数家珍。 故而朱由榔无论走到哪,都一定会带上他。 “入仕不久,乃是光烈六年的进士。” 谢颖毫无迟疑,直接答道 “这才入仕一年多吧?怎么就提到给事中这种位置上了?”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