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26节


名,而柄国者胥吏而已。”说得就是这些人,他们上连接朝廷,下直接接触百姓,虽然说,他们的存在,是封建社会最大的问题所在,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是政权能够稳定存在的关键。

    只有获得了这些人的支持,县太爷的命令才出得了县城,那么换句话说,一旦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都不需要他们反抗,哪怕只是中立呢?

    故而,历史上才会出现那种农民一朝揭竿而起,连州跨郡,响应上千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人对朝廷失去信心后,冷眼旁观的结果,如黄巾起义,看似浩大,一旦士绅豪强们组织起来,不难扑灭。

    而此时的北方各省,就正处在这样的矛盾临界点上……

    于是乎,响应凫山于七的,除了微山湖周边十多股湖匪、山匪流民武装外,还有滕县、邹县、鱼台的十余家地主。

    这些人有的是原明朝士绅,在清廷统治下,丧失了政治和经济特权,当然有理由不满,还有些是胸怀野心的吏员,想在风波之中博得一官半职,改变家族命运。

    -------------------------------------

    微山湖西侧,鱼台县,古亭镇

    杨氏是当地大族,宋代以前,评价一个士绅家族算不算大,靠的是出过多少两千石大员,多少宰相;而宋代以后,科举兴起,客观上为中小地主打开了一扇门,于是乎,族中出过多少进士、举人,就成了最重要的标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杨氏就是这样一个大族

    自明初以来,先后中了两个进士,八个举子,山东在北方各省中,算是科举之风比较盛行的,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直至崇祯时,杨氏都还有族人在济南府当县丞。

    故而榆园军联络各地抗清势力之时,杨氏就属于那种士绅抗清力量的代表,率先响应。

    要说大族就是大族,元、明、清三代,蓄奴成风,这些大族,仅是家中仆役、佃客组织起来,就是一股相当骇人的势力。

    杨氏在古亭镇有田三千八百余亩,佃农一百三十多户,加上族中长工、奴仆、家生子等,拉出两三百号丁壮并不困难。

    做出这番决定的,是四十出头的族长杨任宁。

    他原本在崇祯时,在兖州府做过府衙典吏(吏员最高品阶),是个有见识的,这些年家中再也没出过一科进士,家族影响也多有下降,他便起了心思,招来自家两个儿子和几个庶弟议事。

    “这次起事,说不得便能决定咱家日后百年富贵!”

    杨任宁决然道

    “你们也都是读过史书的,如今这天下局势,若拿出一个比方来,大抵就如那当年后汉光武兴业之时。”

    “天下动乱,也意味着以前的人物家声都得重新洗牌!谁若是能在陛下定鼎之前,出力多,日后便能在新朝之中,有一席之地。”

    “若是最好,当然是在陛下流落之际,跑到肇庆去,做一个北道主人,从龙功臣,可毕竟是错过了。”

    “如今王师北伐,眼看着势如破竹,顶多一两年内,便能见分晓,这就是最后的机会了!”

    庶弟杨任平迟疑道

    “可……咱们家,就算老少齐上阵,凑出三百丁壮就顶天了,能做多大事啊?”

    杨任宁不屑一笑

    “怕什么,咱们手里固然只有两三百,那我问你,那鱼台县太爷手里有多少人?”

    “但……那毕竟是官府啊!”

    杨任平还是有些害怕

    却见自家兄长摇摇头,道

    “所谓官府,那得有人认,才算官府,若是没人认,不过就是个几十号人住着的大院子罢了。”

    “如今像我们家这种大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