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的商业行社们,也需要聘用不少读书人作为账房、掌柜。 结果就是,现在整个大明,只要是读书人,基本都能找到一份体面工作,乃至于民间行社为了聘用人员,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才能和官府抢人。 乡间一般私塾,都已经开始缺先生了。 顾炎武也颇为重视杭州府各县小学的建设,虽说整个政策主要是由皇室出资,但实际执行上,由于教育普及水平直接和政绩挂钩,地方官员想发设法也会给学校弄点优厚政策。 比如杭州府,就有入学补贴政策,凡入学学生增加一人,府衙会给学校每年七钱银子的补贴。 一年下来,全府八所学堂就是两千多两白银。 顾炎武即使是在新政派官员中,也算是比较激进的一类。 在朱由榔普及教育所激起的大讨论中,顾炎武一向主张,不只是应当建立县一级学堂,而且要强制全国适龄儿童入学,如果逃避教育的,应当处以罚金。 支持这一想法的还有王夫之、连城璧,以及黄宗羲等人,但最后上面并未采纳,倒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此时财政不允许。 就算不用内帑,而是使用国库,这也是一笔巨大开销。 至少在此时,北伐才是第一要务,所以财政上不能过度向教育倾斜。 顾炎武为了凸显重视,将自家两个小外甥,徐元文、徐秉义都送进了学堂念书。 顾炎武作为后世着名的明末思想家,在自己主政的杭州府,他继承了当年“江左狂士”李贽的男女平等主张,认为女童也应当进入学堂读书。 但这个思想实在太过激进,而且男女同校,对于深受宋明理学熏陶的明代社会,也难以接受。 但顾炎武却坚持己见,他在报纸上投稿文章,表示“母者,人之初师,育女,当为育人之要。” 意思就是,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女性没有文化,又怎么会抚育出优秀的后代? 这种思想虽然还是有局限性,只是把女性当做“母亲”的身份看待,距离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有巨大差距,但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宋明理学社会,已经相当进步了。 于是乎,顾炎武自掏腰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集资在杭州修建了第一所女子小学堂。 结果被几个迂腐的士子告上南京,但最后却是得到了朝廷和天子的认可。 教育普及,没道理忽略女性,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就是要解放女性的生产力。 但饭毕竟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所以目前官方虽然允许并且支持民间自办女校,不过皇室学堂的女校还没有铺展开来。 归根到底,战争还没有结束,现在还不是放开手脚、大干快上的时候。 第56章 改组机构 度田工作初步完成,可见的是,大明的土地和阶级矛盾,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都能得到巨大缓和,毕竟日后拿下北方,被战争和灾荒摧残殆尽的北方各省也能吸纳大量移民,这为朱由榔的改革争取了时间。 教育普及工作,第一阶段五百所学堂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第一批入学少年孩童就超过十万。 川陕局势趋于稳定,文安之进驻西安,已经开始拉拢分化光复右军的姜镶旧部,姜镶自然没什么抵抗力,经过从大同到关中的转战,其中光复右军吸纳了大量山西义军,大大稀释了姜镶控制力。 再说面对朱由榔和朝廷这条大腿,手下将佐们凭啥非得在你姜镶手下吊死?离了朝廷的补给,以姜镶的经营水平和此时陕西的物力,明天就得喝西北风。 似乎所有方面都在欣欣向荣的进展。 但不愉快的事情总会自己找上门来。 “走私?涉案多少?” 朱由榔坐在乾清宫中批示奏章,一本浙江按察使常延龄的奏章全文展开在案桌上,桌前则是分管财政的阁臣堵胤锡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夫之,分次而坐。 在内阁改制后,不仅内阁宰执们权力无二,都察院的职权也今非昔比。 之前瞿式耜就表达过忧虑,君权失去限制,会酿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