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9节


    为了招聘足够教师,朱由榔将教师待遇,根据不同等级,定为到正九品至从七品官员薪资计算,且教师也是有官身的,如果干的好,可以提拔为府督学、省督学,甚至进入礼部任职。

    理论上最高可至礼部尚书。

    而且门槛也不高,童生以上,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就行,集中到府里先集体学习培训两个月,毕竟教的有些知识,这些学八股出身的士子也未必会。

    不过编写的教材通俗易懂,还配有图画,只要有一定文化基础,自学起来也不难。

    所有官办,准确来说是皇家办的小学,全部免收学费,教材也免费发放一套,学生自己只需要准备笔墨即可,即使是穷苦人家,拿树枝沙盘练习,也能学习。

    为了吸引穷苦家庭入学,朱由榔还狠下心来,多掏点银子,所有入学的孩子每天可以在学校吃一顿免费午餐。

    午餐其实没啥营养,成本也不高,基本就是些粗粮,但对许多经济困顿的底层农民家庭而言,能减小不少负担。

    很多农民出于“占便宜”的小心思,也愿意送自家孩子进去。

    印刷方面,启民书社本来就是皇室产业,根本无所谓利润,甚至还得倒贴一点,翰林院和武备局联手,绞尽脑汁在技术上想办法,尽量压缩每一本教材的生产成本,好便于普及。

    最后递到朱由榔手中的,是四本薄薄的小册子

    由于在材料上尽可能压缩成本,所以看起来并不精致,甚至颇为粗糙,也就比报纸强一点。

    每本大约也就一百多页的样子,上面用标准宋体印有《文言》、《数学》、《历史》、《格物》。

    翻开文言教材,编纂组最终采取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启蒙教材之一——《千字文》作为范本,以那位江西老秀才的方案,扩写修改千字文,作为识字教材,识字内容过后,则是精选的十二篇古代典籍文章,作为文学启蒙。

    课文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除了四书和春秋只选了六篇精简的参与其中,其余六篇都摘取自唐宋散文和《战国策》等先秦散文。

    数学教材采用了阿拉伯数字,以问题带入,设置了大量例题来逐步说明,主要涉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和几何知识,最多也就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地步。

    历史教材算是下了功夫,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主要历史脉络大概描述了一遍,没有讲流水账,而是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在给出答案,介绍这些朝代的政治得失。

    这种对历史的评价自然是众说纷纭,反正眼前的教材都是几十个大臣和鸿儒超了两三个月的结果。

    最后的格物教材是最没争议的,因为整个编纂过程基本上都是翰林院那帮科研狗的独角戏,最多让几个传教士参与,又给礼部润色审核一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第55章 小学(下)

    光烈三年,十月初

    南京礼部下辖的新衙门,督学司,正式揭牌。

    虽说新建的五百所小学在管理上归属朝廷和礼部,但名义上依旧属于“皇室财产”,毕竟是由皇家内帑出资建立、经营的。

    故而督学司虽然是礼部下属衙门,但要接受宗正府的大宗正吴王朱以海监督执行,每年的账本,要交给大内,皇后王芷审核通过。

    说起来朱由榔自家媳妇的任务是越来越重的,除了后宫事务外,还得管启民书社、海务公司的皇室股份,现在还有督学司的账本。

    一开始王芷建议可以让些内侍帮忙管起来,但朱由榔实在是对太监比较膈应,如今宫里还保留些内侍,也只是怕把这些太监放出去,他们没有谋生技能,估计会饿死。

    故而朱由榔虽然没有废除太监,但也从不新招,太监制度不仅仅是在观感上极不人道,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养成不良风气。

    直到清末,都有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为谋生路,自行阉割,想谋求入宫。

    这对于一个健康的民族而言,很显然不是什么积极向上和进步的文化。

    可随着政局稳定,朱由榔又积极谋求皇室从封建贵族的领袖,逐渐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一过程中,宫廷事务依然非常繁重。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