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弥散之时,一阵人喊马嘶,犹如洪水般的重骑兵已经冲杀而入! 第43章 冷水 历史上的所谓“关宁铁骑”,其实相当部分都是蒙古人,崇祯元年前后,大约有十余万蒙古部落民归附明廷,被安置在锦州附近,辽东、蓟镇军将就在其中征募精壮作为家丁骑兵,尤其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直接把蒙古兵丁整编为降夷左、右两营。 这些辽东将门的蒙古家丁,成为了关宁骑兵的雏形。 所以说,和许多人印象中不同,关宁骑兵并非是一支像大同、宣府那种朝廷专门组建骑兵队列,而是从一开始就有很浓烈的“私兵”色彩。袁崇焕之后,给予了辽东将门私兵们以正式编制,这支武装才逐渐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关于关宁骑兵的来源有两种说法,清修《明史》认为是孙承宗提出,袁崇焕训练,私修《明季北略》、《国榷》认为是祖、吴辽东将门私军,个人倾向于后者。) 但纵使如此,事实上所谓“关宁铁骑”的数量并不多,最多时也没有破万,松锦战役之后,规模也就是四五千左右。 三眼火铳喷发的弹丸,在短距离内,杀伤效果极强,瞬间打乱明军阵锋部署。 靠近之后,这玩意还能作为钝器使用,破甲犀利。 带着骑兵磅礴惯性,朝与辽军步兵交战后,明军“品”字阵型的两翼拼命冲击。 整个侧翼方阵,就像被人打了一拳,迅速凹陷下去,营中参将不断地整顿阵列,以防方阵被两侧袭来的“钳形攻势”击穿,最后还要搭上前面正在和步兵厮杀的突出方阵。 “蓬!” 沉重的钝器能直接透过盾牌和甲胄,给与人致命杀伤,哪怕铁甲傍身的阵锋也很难抵挡,纵使部分依旧还保持纪律的队哨,用长矛和掌雷给与骑兵不小杀伤,遭受三眼铳集火之后的散乱阵列,还是很难作出足够的抵御姿态。 奔腾的铁流迅速将整个方阵撕开 喊杀声震原野,残缺的尸体和遍地腥红中,参将鼓角争鸣下,以军纪勒令慌乱中的明军士卒死死堵住缺口。 辽军骑兵直至马匹惯性用尽,在明军士卒以巨大牺牲所拦截下,速度逐渐停滞后,也不恋战,迅速利用机动性离开战场。 而身后尚未来得及重新组织,散落一片的明军阵列很难反击。 正前方,两军步兵的厮杀已经进入白热化,犬牙交错,难分彼此,阵型已然毫无作用,变成了小股哨、队的捉对厮杀,难分胜负。 而在两翼,不断来回火铳交锋,而后寻机冲杀的骑兵,给明军造成巨大麻烦。 两侧方阵已经逐渐坚持不住了,阵型混乱起来。 见此状况,王屏藩传令挥动大旗,两侧骑兵迅速转向,由明军“品”字状中间缝隙穿插而入! 如果吴军全部都是骑兵,面对明军这种三角方阵还真是麻烦,很容易就会陷入层层交叉火力的围堵消耗。 但此时的吴军是一支步骑混杂的精锐,“品”字形前面的方阵已经被吴军步兵纠缠厮杀,无力回顾,吴军骑兵只需顶住身侧的火力,就可以直接穿插进去包抄最前面的方阵,而不必担心两面夹击。 多个兵种的合作,绝不是1 1u003d2在这么简单,答案往往是大于二的,步骑混杂恰恰是骑兵最能发挥战术优势的方法。 杨展也意识到了自己阵型弱点所在,连忙让两侧阵型朝前靠拢。 但两条腿毕竟跑不过四条腿,还没等明军这边调动完成,对面的骑兵已经带着滚滚烟尘汹涌而来。 不费吹灰之力,便从三个方阵的空隙之中穿了过来,最前方正在与吴军步卒厮杀的方阵果然无力后顾,纵使侧面两个方阵如何迅速射击,也难以阻止。 近三千铁骑顶着身侧弹雨,快速通过方阵间交错地带,其间明军两营参将不乏咬牙让精锐前突,向阻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