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1节


要门槛!

    朱由榔正在做这件事,他要培养出的军事人才,不仅是在技术上专业,更要在思想上进步!

    告诉自己的将士,我们为华夏而战,为新生活而战!

    第13章 交锋前夜

    在“军校”建设如火如荼之时,一个好消息也从广州的武备局传来。

    朱由榔正在皇后寝宫里,夫妻两人共同进午膳时,中书舍人谢颍让内侍将奏折递来。

    皇后王芷早在桂王时就已经是桂王妃了,朱由榔潮惠之战前,被太医检查出身孕,如今已然七个月,十分显怀了。

    无论是太后还是朝中诸臣,对于这个孩子都是万分期待,皇子从来都是国本,一个没有皇子的皇帝,天然是不稳固、不完整的。

    “芷娘你先用着,我看看就回来。”

    朱由榔温声言道

    他对这位皇后还是颇为喜爱的,贤惠淑德不说,而且很识大体,也是个有性情的女子,历史上皇后王氏与太后被俘后,在押解途中,两位弱女子竟然“自相扼喉而死”,被追谥为孝刚皇后。

    折子是宋应星写的,主要是汇报武备局的科研进度,宋应星表示,之前一直攻关的欧洲野战炮仿制已经成功,除此之外,他们还主持设计了一款新式火铳。

    朱由榔对于火器的重视是满朝皆知的事情,尤其是新一次的军制改革中,专门加大了火器比例,平均每营三千二百多人,至少要配备九百到一千支火铳(三眼铳一类辅助火器不计在内)。

    宋应星结合了明末诸多火器的经验,比如迅雷铳(历史上明朝设计的早期遂发火枪)、掣电铳(历史上明朝设计的后装步枪)等等,最终瞄准了从奥斯曼土耳其引进的鲁密铳为主要模板,又加之以部分改造。

    由于一向知道朱由榔那好奇的性子,随着奏折而来还有几支样品。

    朱由榔大为惊喜,慌张跑回皇后寝殿用完餐,就在王氏嗔怪的眼神中风风火火跑出内宫,到前殿外一处羽林旅的校场上试试。

    朱由榔这杆光烈元年式火铳时,心中只有佩服。

    不愧是宋应星,他没有将土耳其的鲁密铳照搬过来,而是结合明军需要以及大明工匠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大幅改造。

    奥斯曼土耳其鲁密铳

    明朝《神器谱》记载的鲁密铳

    比如枪身被稍稍缩短,而枪托却比一般鸟铳要长,便于士卒抵肩射击。

    更出色的是,宋应星还给这款火铳设计了一柄“刺刀”。它摒弃了土耳其鲁密铳原本在枪托里安插刀刃的方式。

    而是给火铳兵们设计了一种新式佩剑,这款佩剑特点在于剑身比较狭窄,而且剑柄为圆柄,还比一般佩剑剑柄要长。

    一旦和敌人进入近战,火铳兵便可以抽出佩剑,将圆柄插入枪口,整支火铳马上就能变成一杆七尺长的短矛。

    欧洲早期的插塞式刺刀如图

    如此,火铳兵在近战之时,便不再像以前那般只得用佩刀短兵相接,而是也可以如同长矛兵那样摆出枪阵。

    这种塞入式刺刀也是步枪历史上第一种刺刀设计。

    朱由榔抡起一支样品,感觉不是很重,但要比明军的鸟铳要重些,估计有七斤左右的样子,这已经要比原本的鲁密铳轻多了。

    从一旁竹筒里抽出一枚纸包着的弹药,这是朱由榔的提议,效仿后世历史上经验,将固定数量的火药和弹丸用纸包好分开,装进一节随身携带的竹筒里,战斗时直接从竹筒中抽出,用牙咬开,在药池里倒上一点后塞入枪管。

    如此一方面避免了因为手忙脚乱,加多了火药而炸膛,也大大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士兵每回上战场都能固定发给弹药,一个竹筒大概五十枚弹药。行军时士兵们给竹筒拴上绳子,左肩跨上装有纱布、金疮药、消毒酒精的急救筒和饮水筒,右肩挎上弹药筒,可谓“左生活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