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艺术创作需要阅历,但是很多新人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那凭的不是阅历,就是那种灵魂的与众不同。但他们不会一上来就被认为是艺术家,之前日本还有一个新人作家,十几岁出道就卖了500万册,几年后小说改编成电影直接入围奥斯卡,但他在那一年是没有任何的文学奖项进账的,评选时评委直接问他“我怀疑你是否写得出其他的作品”。他们个人确实是有缺陷的,某方面太锐利,忽略了其他的一切。但他们第一次发布的作品都是完美的。 音乐教父自己有过一次那样的经历,一次出专辑就拿大奖,压过同年闪耀的所有巨星,然后他沉寂了整整七年,这之后得到的所有成就,他都觉得只不过是试图再现第一次作品的一种尝试。他一见库鲁比就看到了熟悉的光,他想在库鲁比身上重现这样的奇迹。他精细雕琢、尊尊教诲、不厌其烦,他做到了……但。 “超出预料。” 库鲁比的歌才是完美的,他的作品不是,就算有着回忆的加成,他的作品也顶多只是优秀,卓越,可能可以名垂青史,现在音乐学院里面就有在教授他的课,他是第一个活着就能够在那种层级的学院里面被开课研究的音乐家。但……那第1次听到成品,在厚厚的耳机下面,音乐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也就没发现导演愕然的看着他,而他自己的眼泪已经滴到了下方的控制台上。 就算天才的光辉可能只能够闪耀一次——库鲁比现在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现,只是因为终于完成了他的要求,可以结束这项工作了,在旁边哼着歌——她那么无知无觉她一开始连怎么换气都不会,所有技巧都是他教导的,但是那也是完美的作品。盖过了他一生数10年的光辉。曲谱是库鲁比用手敲着桌子一下一下哼出来,他再转化为谱子的。歌词是她睡了一觉后抱着小熊狂写出来的,好像在回溯梦中的意象。她散漫,天真,不费吹灰之力就凌驾于旁人之上。 导演在他已经默不作声流泪的好几分钟之后才敢上去抢他的耳机,戴上耳朵的第一秒就觉得不对,当时歌曲已经放到中段,哪里说得上来什么好听不好听,只是觉得那种音乐的质感和其他所有都有所不同。好像只为他而量身打造的音乐,为他也是为电影。导演是为了电影而生的。 他先从中间开始听起,越听到后面眼睛越亮,然后又调到最开头,听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库鲁比转椅子把自己都转晕了,用脚踩着停下来,不满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去吃晚餐。他才过去摇醒音乐教父,问他有没有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教父颓然摇头。导演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很好,我要用这一个,我要把这个用在我的电影里面。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