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扶乱唐

第463章 百姓的粮仓


各地通往大唐的时间成本问题,在李倓看来,地方官在这种事上绝对是不靠谱的,所以朝堂上必须有人参与进去,有关粮食数量和金钱的数据必须得请示朝堂,批准之后各个地方才能执行。

    这样一来,平均耽搁在路上的时间至少有半个月之久,这半个月可能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漕运的事一落实,起码江淮地区到长安城的时间能节省很多,而江淮正是大唐粮食的主产区,这给李倓整顿义仓增添了许多信心,而这件事不论大小,所引起的民怨都是极大的,所以一得空,李倓马上就把这件事拿出来了。

    纵然自己现在在大唐的皇位上已经取得了让不少官吏和百姓交口称赞的功绩,不过在李倓看来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只能说是皮毛。

    像是义仓这样劳民伤财的存在,竟然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还依旧存在着,这不由得就会让后人对这所谓的盛世在脑袋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件事李倓和三个宰相足足商议了十几天之久,最终发现完全推翻之前的成果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前人的成果上进行一定的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于是三人初步商定了对义仓改革办法:一方面保留各地方上用来存储粮食的义仓,另一方面对于粮食的收购、抛售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常平”工作,则交由朝堂直接负责,各个州郡只有上报和执行的权力,没有任何自己行动的权力。

    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耗费了大唐最善于玩内政的几个人十几天的时间,是因为这简单的两句话之后跟着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想要把这些个漏洞完全添补上是十分困难的,而最为主要的漏洞就有两个。

    其一正是各地路途遥远所产生的消息滞后的问题,其二则是大唐的州郡太多,粮仓依旧设置在各个州郡,纵然李倓和几个宰相或者是六部的官吏们都是相当秉公办事,也没法保证每一个粮仓都没有地方官吏的侵吞和占用。

    这是非常棘手的两个问题,就算是李倓,也是一连着好几天都一筹莫展,最终还是在才思上面比另外两人稍微敏锐那么一点点的刘晏琢磨出来了两个相对稳妥的解决办法。

    消息滞后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解的,因为不管是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手机发明出来不是?

    所以在李倓的提示之下,刘晏发明出来了一种类似于大数据分析的做法,既然实时的消息送不过来,那索性就退而求其次,用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判,得出他们当下所应该产生的数据,这样的数据虽然跟真实情况相比可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绝对不能太大。

    这虽然也是一个相当纷繁和过程,其中需要从长安城调拨下去大量信得过的人去采集信息,不光要从官方的数据里采集,还要像有经验的百姓采集,这样推测出来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扶乱唐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