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一个人站她面前,她只需要略微扫几眼,便能预估出三围什么的…… 以至于邹凯总是叹惜说这技能点,完全点歪了…… “那不一样。”沈曼歌笑眯眯地摆摆手:“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和数字很友好滴!” 陆子安:你高兴就好…… 有了e15沉管的深刻教训,所有人都长了记性。 在后续沉管的安装里,他们也更加认真和仔细。 虽然中间多有波折,但到底还是有惊无险。 随着一节节沉管的对接成功,所有人都感觉胜利在望,神色都轻松了些。 唯有苏林二位总工,始终不敢畅快地笑。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目前虽然一切顺利,但最后、最难的关卡,却也在逐渐逼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下海,也未必就容易。 首节沉管很艰难,但是末段沉管对接更难。 连他们都如此焦虑,身处其位的陆子安,压力则更大。 当安装完第30节沉管以后,他甚至已经不回宿舍了。 终日呆在办公室里,仿佛要跟这些数据死磕到底。 有人甚至看到,他已经在制作最后一节沉管的模型。 不,不仅仅是模型。 他仿佛是在将海底的情境完整地搬到会议室里头,为了数据准确,他还亲自去海底探过几回。 坞里紧锣密鼓地制作着沉管,陆子安的进度也越来越快。 那个模型,初时还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过数日,这个模型,便已经开始进入调试阶段。 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 他这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也给了许多人以干劲。 这一次,他们反复测试,所有人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 不仅将这模型看明白,也吃透了。 直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研究到所有人闭着眼睛都能通过的情况下,陆子安才微一颔首:“可以开始了。” 这是e30管节。 也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 e30沉管长171米,整体呈梯形。 他们需要将它安装到海底隧道合龙口的东侧,是保证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线成功安装的最后一道关口,精度要求前所未有。 “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这是我们安装的所有33个沉管里面限制条件最多的一个。它的高程、平面轴线对它有很高的限制,一旦开始安装,就已经没有回头路。” 陆子安微微俯身,目光专注而锐利,因数天熬夜而导致的声音略微喑哑:“这样的部位,我叫它“一锤定音”,所以,所有人都务必打起精神,在这次的对接里,我不允许,任何人,出现任何差错。” 第696章 胜利在望 这一次,不仅所有工程师全部在场,甚至连官方也派了人下来。 而珠港澳工程总设计师孟设计,也神色严肃地来了现场。 在这样的情境下,林总工也慎之又慎地再三强调:“我们都知道,这几年来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在缺乏已有技术支持,且他国经验无法照搬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地走到了现在。 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自主技术研究与实施,多少技术工人的汗水与心血,支撑着他们一路向前。 这条路,自走上来开始,便已无退路。 “林总工,你说的我都理解……”有一名官方工作人员心中忐忑,仍然有些迟疑:“可是国际上,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和融通,在传统技术下……至少也需要八到十个月……” 他看了眼孟设计和陆子安,僵硬地道:“可我们这个工程……只用一天……” 这样,真的行吗? “这位领导,我需要向您汇报的是,我们的无人沉放对接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无线应用。”林总工甚至不愿意在这种愚蠢的问题是浪费时间,轻描淡写地翻出本小册子递过去:“您如果好奇,可以详细地了解一下。” “另外,国外的案例,其实有许多数据,已经无法再给我们提供借鉴了。”苏总工右手撑在桌上,左手轻轻一叩:“我们的这座桥,可以说是“集大成者”的首例。” 所有人抬起头看他,目光充满了欣喜和骄傲。 “我们采用了当前世界上最好的高性能环氧钢筋、不锈钢筋、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合理的结构、工厂化制造等,集目前国内国际最好的耐久性技术,来保证港珠澳大桥达到120年的使用标准,这在华夏也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说初期他们还有借鉴国外案例的想法,那么,当真正接手这个工程,并将所有技术全部了解透彻、彻底吃透以后,目前他们已经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