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947章 解惑


    “魏老焉。”

    当崔呈秀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不是愤怒,反而差点把嘴里的酒喷出来。

    不知多少人闻之色变的当朝内廷大佬,令人闻之色变的九千岁魏忠贤居然有一天被人称为魏老焉,要是被外头的官员听见恐怕能承包他们一年的笑点吧。

    不过毕竟是老油条了,崔呈秀这点急智还是有的,赶紧把话题给转移到了别处。

    “国公爷,您昨夜被刺,杀了那么多人,可曾找到线索?”

    杨峰扫了他一眼,这家伙转移话题的本事还挺不错呢。

    吃了一块牛肉后,杨峰这才漫不经心的说:“并没有得到什么线索,那些人的尸身上并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标记,不过他们使用的蹶张弩倒是挺少见的,崔大人想必应该知道些什么吧?”

    崔呈秀身为兵部尚书,管的就是这摊子的事,杨峰心里已经决定,如果这厮敢摇头说不知道的话,他就要跟这家伙翻脸了。

    幸好崔呈秀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他点点头:“这点卑职倒是知道的。在大人的火铳没有装备京营之前,蹶张弩乃是京营的利器,除了辽东军以外,也就只有京营和江南的少数部队装备,而且数量并不多。

    毕竟这种弩打造不易,造价也非常惊人,所以一般的部队装备不起。

    昨天晚上国公爷将缴获的一些弓弩送呈兵部和刑部之后,卑职让人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弓弩并非是出自兵仗局,而是私自打造的。”

    “私自打造的?”

    杨峰微微一惊,“有谁怎么大胆,居然敢私自打造此等利器,若是被朝廷发现,那是是要诛三族的!”

    蹶张弩在古代的地位就相当于巴雷特在现代时空的地位一样属于大杀器。

    想象一下,若是在华夏的现代社会里,突然从某个地方搜出了一把巴雷特军用狙击枪,恐怕连公安部都要震动吧。

    可现在崔呈秀居然告诉他这玩意不是朝廷的兵仗局出产的,而是属于私人产品,这无疑是颠覆了杨峰的某些三观了。

    “私人怎么就不能自己打造了。”

    崔呈秀冷笑道:“兵仗局是什么样子国公爷比下官更清楚,他们弄出来的火铳连边关的官兵只能当烧火棍用,否则辽东军也不会撇开他们跟您买火铳了。”

    兵仗局是大明官方指定的兵器制造点,只是如今的兵仗局早已沦为某些人敛财的地方。

    打造出来的火铳和兵器质量奇差无比,除了实在没有办法的部队,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军队都不会用他们生产的兵器,否则当初孙承宗和辽东军将领们也不会向他购买火铳、火炮以及铠甲了。

    杨峰拿起酒壶将崔呈秀面前的酒杯倒满:“那崔大人知不知道这些蹶张弩产自何处啊?”

    崔呈秀看着杨峰的眼睛正色道:“若是下官所料不错的话,那些蹶张弩十有八i九应该是来自南边。”

    “南边,你是说江南?”

    “对……就是江南。”

    看着崔呈秀意味深长的眼神,杨峰立刻就明白了,现在遍数整个大明,最希望自己死掉的恐怕就是江南的那些地主士绅了。

    杨峰开海禁,影响最大的地方是哪里?这点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无疑就是江南的那些大海商了。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定下了一些在后世看来很是保守落后的政策,但那也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而已。

    在现代,就连高中生都知道,任凭再好的政策也不能永远不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就拿海禁来说,老朱同志当初定下这个政策是因为开国之初国力贫瘠,大明要集中精力对付北边的蒙古余孽,所以在对待南边的问题上自然要采取保守稳妥的策略,海禁只是当时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到了他的儿子朱棣上位后这个政策就发生了变化,朱棣开始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人有人抨击郑和下西洋是空耗民力财力,与国无益,所以朱棣死后这个政策就被叫停了。

    事实上,当年郑和下西洋不但没有赔钱,反而是赚得盆满钵满。毕竟朱棣也不是傻子,如果下西洋赚不到钱的话,他为什么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郑和出海,这不是傻子吗?

    只是当时郑和赚的银子都流入了皇宫,也就是朱棣的手里,下面的官员没捞着好处,自然是是怨气冲天。

    只是不满归不满,面对永乐大帝这位杀星他们连屁都不敢放,要知道这位可是从小就跟着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我在明朝当国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