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孔希路这个终极boss,都将摇身一变,披上姜星火的战袍,为姜星火而战。 风刀霜剑,在所不辞。 为此,孔希路之前有所权衡。 但在今日太学之会开到一半后,孔希路下了决心。 ——上车! 前途一片光明,现在不上车,再等等说不得位置就更拥挤了,能获得的好处也更少了。 这边孔希路下定决心,反方的辩手们,也大略整理好了思路。 双方重整旗鼓,重新回到太学之会的辩论场地,开启了太学之会的下半场。 —————— 回到场地,胡俨率先发难。 “戒贪嗔痴,除佛三毒,不悟性空,妄生痴想。 一切贪心,皆为欲障,拂意生嗔,其烈如火。 不遑顾思,以及大祸,惩之窒之,由戒生定。 定慧相生,动常有静,是曰性学,是曰圣功。” 说罢,定定地看向姜星火。 这是《王樵·惩忿窒欲箴》的内容,作者融合佛道之说,用来解释儒家理学心性论,简单翻译就是所有不好的念头都是来自于欲望,欲望的危害极大,而只有克制它才能学会动中常有静,这就是性学,这就是圣人的功夫。 而这个内容,同样也是儒家论战的经典梗之一。 语出朱熹的《案陈同甫(陈亮)书》:“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是用来讥讽实学代表人物陈亮的,嗯,陈亮陈同甫就是辛弃疾的那位好朋友,千古留名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就是辛弃疾写给陈亮的词。 现在胡俨拿出来,自然是以朱熹讽陈亮故事,来重现理学对实学的压制。 实际上,拿“物欲”这个论点来战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本体论和心性论,两个大类。 理学“气本论”的本体论被姜星火的细胞物质论彻底攻破,完全无法抵挡。 剩下的就是心性论。 心性论分为“人心”和“天性”。 人心也没得辩,姜星火解释的很清楚了。 所以,只剩下了心性论里的“天性”,也就是理欲论。 这就相当于所有的阵地都已经彻底失守了,只剩下这最后一块坚实阵地了。 而一旦理欲论也辩不过,那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面旗帜,自然就要被拔除。 到时候,就意味着反方辩手们的彻底失败。 所以,胡俨不得不从理欲论出发,做最后的防守反击。 这里要说的是,理学的心性论的终极形态,也就是朱熹的“天理人欲论”,是要客观公正地对待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属于极端案例,而对待人欲,并不是指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物质欲望,而是指超出正常欲望范畴外的东西,也就是朱熹定义的“人欲者,此心之疾,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即人欲是人的后天因受物欲昏蔽而致的疾病状态,循其病态则表现为私且邪。 朱熹不是疯子,相反,他是能列入“诸子”的存在,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宋儒的巅峰存在。 所以,朱熹不会犯逻辑上的低级错误,关于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认为它们是相对的,所谓“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熹的理欲观念里,是肯定正常的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