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们传阅过后,也有些恍然。 上面正是大明海禁政策的改变,其中就有大明新颁布的海外殖民地政策,这还是郑和舰队驻扎在安南国的清化港时接到的信息。 新的海禁政策,包括了几个方面。 其一,是几大市舶司的重启。 其二,是针对现有建立贸易契约关系的国家的贸易政策。 其三,是对因海禁政策而迁徙或逃亡的大明子民的政策,也就是殖民政策。 他们重点关注的,就是这第三方面。 这些迁徙到海外的人,想要回到大明本土,是允许的,但都有严格的审核,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监视居住,必须每月定时到老家或居住地的官府报备。 如果受不了这种条件,适应了海外生活,还想要大明子民的身份,也可以,适用于海外子民的政策,有单独的身份证明,只允许在大明市舶司的港口停留不超过一个月,不允许进入其他地区。 同时,也要服从于殖民政策。 也就是官方殖民,亦或是民间殖民。 官方殖民自不必说,有官府的管理,而民间殖民则类似于“三宣六慰”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其长官都由当地部族或政权的首领世袭,内部自治,但经济上要承担朝廷的征役差发和贡赋,土兵(当地军队)要接受朝廷或上级的调遣。 而郑和给他们的条件,就是后一种民间殖民的模式。 马尼拉,可以成为宣抚司或宣慰司进行内部自治,他们这些人,也可以重新成为大明的子民,但这块地盘,也就在名义上属于大明了。 这时候,少监的手里,出现了一块金字红牌。 这是大明授予“三宣六慰”的宣抚使或宣慰使的东西,考虑到郑和舰队要收拢一些航道上关键节点的当地势力,所以永乐帝也赐给了一些。 许柴佬的内心,有一些纠结。 只要拿了这块金字红牌,他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官方承认的宣抚使或宣慰使。 但代价是什么呢? 首先,从马尼拉汉人团体的内部来看,许柴佬的势力虽然强大,但并没有对其余各方势力形成碾压,他只是一个临时推举出来的头儿,现在做出任何决策,都得集体商量,他自己是无法独断专行的。 而一旦他成为宣抚使或宣慰使,地位开始凌驾于其他人之上,那么矛盾马上就会爆发出来在许柴佬看来,这或许也是大明的一种计策,引起他们的内讧好不费吹灰之力地更好掌控他们。 而即便不考虑这些,光是从外部看,也不容乐观。 因为吕宋国的汉人,虽然已经有了十多万人,但光是吕松岛上的土人,就有百万之众,汉人在吕宋国整体人口占比,恐怕也就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还是弱势的一方,而且这些土人,还不是未开化的野人,由于经常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他们的冶铁水平也不差,也有基本的武器和盔甲的锻造能力,所以汉人的其他技术虽然领先,但军事技术,并没有太大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素质、军事技术这些条件基本相同,那么比的就是兵力,而比兵力,吕宋国的汉人,是比不过本地土人的,处于绝对劣势。 毕竟若是他们承认吕宋国王的统治地位,那一切都好说,吕宋国王不会特意针对这些按时缴纳不菲赋税的下蛋母鸡。 因为之前马尼拉的汉人能够在此地栖息,重要的原因,就是吕宋国王的支持,国王不希望这里桀骜不驯的酋长们做大,所以才引入了这支外来势力。 但一旦他们宣布脱离吕宋国,成为大明的宣抚司或宣慰司,那性质就变了。 不仅吕宋国王会出手,周围的这些酋长们,恐怕也会组成联军,前来讨伐,把觊觎许久的马尼拉洗劫一空。 就在这时,却有不愿意归顺于大明的族长开口说话了。 “难道非要鱼死网破吗!” 听到这个的回复,少监淡然道:“鱼死网破?你们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么干对你们没有半点好处,毕竟,鱼死光了,网也未必会破。” 然而就在谈判陷入了紧张局面之时,忽然,马尼拉小湾上的堡垒,却不知怎么地开火了。 老旧的大炮发射的石弹并没有对先遣舰队造成任何伤害,但马上引来了先遣舰队的反击。 虽然在谈判期间郑和下令不让主动进攻,可如今急于立功的将领们,抓到了对方先开火的时机,马上就下令了进攻,根本不打算再次请示后方的郑和。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 该立功的时候,千万不能犹豫,这也是燕军的好传统,很多神来之笔的战役细节,都是勇于进取的基层指挥官们临阵发挥出来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