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向两位尚书,问道:“两位尚书的意思是?” 黄福和蹇义对视了一眼,黄福说道: “海外贸易的事情,臣等已经没有任何可质疑的地方,毕竟短中长期,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有利的,所以解除海禁,臣等不反对.但国内废除‘重农抑商’,重新提‘四民皆本’,一旦朝廷这么提,那就是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巨大冲击,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所以臣等请求陛下,有一段时间的验证期。” “臣以为这是有必要的。”黄福顿了顿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可以先尝试‘公司制’、‘民间钱庄’、‘中央银行’,但不能贸然提‘四民皆本’,如果在这段验证期里,大明的财政收入,尤其是商税收入,确实实现了突飞猛进,确实于国有益,可以汲取北宋的高财政收入优势的同时,也没有什么隐患,那么才可以彻底更改‘重农抑商’的祖制。” 朱棣想了想后也觉得可行,黄福的提议是老成谋国之见,毕竟“士农工商”的排序,其实是大明社会阶层的排序,如果重新提北宋的“四民皆本”,那么必然会导致百姓思想混乱,不拿出足够的理由或者说一个能交代的说法,是不行的。 “黄、蹇二位尚书老成谋国,朕觉得可行,国师以为呢?” 朱棣还是帮了姜星火一把,这个试验期的时间和标准,让姜星火自己定。 “一年,到永乐二年的今天,国内商税起码折合白银210万两。” 嗯,这里要简单回顾一个数据,那就是去年大明财政收入折合白银是680万两,其中商税是35万两,姜星火的意思就是,一年的时间,财政收入里面的商税收入,将飙升到接近洪武三十五财政收入的接近三分之一,同时是洪武三十五年商税的6倍之多! 这个数字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北宋大约折合白银760万两每年惊人的商税,但也足够服众了。 只要姜星火能做到商税爆发式增长,能给朝廷搞来钱,那么想必没人会再聒噪什么,即便有,永乐帝也会一巴掌拍死。 ——那可都是朕的钱! 至于怎么搞,那您别管,别管我是搞复古的盐茶专卖,还是新潮的玻璃香水,只要能靠专项商品收入 普通商品商税收入搞来210万两,那就是我赢。 “一年时间,210万两商税,可以吗?二位尚书。” “臣等无异议。” “陛下英明。” 听完朱棣的话,几名尚书齐声附和。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浮起欣慰之色,对朱高炽吩咐道:“你去拟旨吧。” “是,父皇。” 朱高炽领命,转身离开座位,前往早已备好的书案,执笔书写。 片刻之后,当圣旨拟好,朱高炽将它送至朱棣面前,恭敬地递到父皇的手上。 朱棣展开,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诸位爱卿今日辛苦了,而今日的这篇廷论(廷辩内容),就由夏尚书负责撰写吧。” “谢陛下恩典。” 夏原吉躬身答道。 “好了,都散了吧。” 朱棣微微颔首,随即离开了御座前,迈步走向奉天殿的殿门。 今天的廷论已经落下帷幕,剩余的事情就由几位尚书大人去安排了。 至此,姜星火终于算是艰难地点出了【重商主义】 【海外贸易】的国策。 第412章 龙场 众人躬身送走皇帝,奉天殿内,内阁众人将誊写的廷论草稿递给了户部尚书夏原吉,交由他进行整理撰写。 而这项工作,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的话,跟给大行皇帝写遗诏是一个性质 总之,外面人能看到的、流传在史书上的记录的官方版本,都在夏原吉这支笔上了。 五军都督府的四位国公和其余的五位尚书都离开了,除了姜星火、夏原吉,这里只剩下了需要互相印证和解释会议记录的内阁“三杨”、胡广、金幼孜等五人。 在夏原吉对比内阁材料进行整理的同时,姜星火也拿了杯茶水,坐在内阁众人对面说道:“诸位,此番廷辩,不仅是对于大明经济体制进行了一次革新性的更新,同时也对于大明未来十数年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值得我辈铭记。” 说完,姜星火打量着内阁众人的神色。 姜星火当然不是在呆着无聊说废话,而是在尝试了解大明初代内阁成员对于此事的态度,毕竟这些人,尤其是其中的“三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一定会成为大明的柱石。 内阁众人也当然清楚国师不会无的放矢,不过胡广这种墙头草自然不会随意表态,所以装聋作哑也就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