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包括计算组、王浩的研究,他都只是挂个名字,只能说参与了研究工作,至于贡献有多大就很难说了。 很多影响力大的论文,学术界也只关心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他作者都只是‘挂名’。 王浩的其他几个学生,海伦和陈蒙檬的一篇《强湮灭力》,就能盖过丁志强的所有成果。 一直到现在,《强湮灭力》论文依旧被认为是强湮灭力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其他的理论研究能够超越覆盖。 另一个学生,邱会安,他完成了《勒让德猜想的证明》,也因此获得了数学会颁发的钟家庆数学奖。 那还是在读研期间完成的。 邱会安也同样有好几篇其他类型的sci论文,数学方向的成果也是强于丁志强的。 总之,丁志强非常优秀,但和同门相比,也只能说是‘一般’。 但显然,王浩非常看好丁志强。 他不只是让丁志强帮忙起了一个开头,而且还让丁志强说明了一下自己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研究的想法,给了他在众多数学大佬们,前面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消息。 比如说,有人爆料说丁志强为什么‘受宠’,因为他在上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王浩的学生。 当时王浩才刚来到西海大学,只是有一些成果而已,远远谈不上什么顶级学者。 这样一个跟着王浩慢慢崛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宠爱’呢? 当舆论发酵以后,自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比如说,丁志强没什么水平,就只是因为王浩看重,才在一些论文上挂名而已。 当然也是正常的。 舆论就是这样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是针对任何人,总会有一些负面的评论。 学术界更关注的是,丁志强说出的研究想法,他们注意到了红线标准对应的复平面,但绝大部分学者都和邱会安的判断一致—— “高维函数方程,所对应的代数几何方向,出现交线平面很正常。” “这个复平面,无法用单一的函数进行表达,是否值得研究也很难说……” “类似的复平面,出现在方程对应的图形中,甚至连巧合都算不上,这个想法很幼稚。” “王浩就是培养一下学生而已,鼓励他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绝大部分学者都没在意。 但肯定还是有学者在意的,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好多学者也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想有所发现是非常有难度的,但还是有一些学者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发现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很可能是高次质点函数研究的关键。 比如,牛顿研究院的弗洛特-阿尔索斯。 弗洛特-阿尔索斯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天才,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奔赴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被聘任为教授。 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两年后,他返回了鹰国加入牛顿研究院。 这时候,他才只有三十岁。 现在弗洛特-阿尔索斯也只有三十二岁,他对于高次质点函数非常感兴趣,自研究成果发布以来,就一直在做相关内容的研究。 从视频中知道了丁志强的想法以后,他马上联系自己的研究,注意到红线对应的复平面,甚至推导出几个非常相似的方程。 在一一做出对比后,弗洛特-阿尔索斯得出个惊人的结论,“高次质点函数的所有质数点位,很可能都集中在这个复平面上!” “这绝对是个惊人的发现!” “那个叫丁志强的学生,还真是个天才,只不过他太蠢了,竟然公开说明自己的研究……” …… 西海大学,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办公室。 王浩带着丁志强、邱会安,一起快速完成了第一个难题,后来又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解决了第二个难题。 他们证明了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所有可能存在的质数点位,都处在红线对应的复平面中。 第一个难题倒是解决的很顺畅,甚至只花费了一个下午,王浩就全部完成了证明。 第二个难题则花费一个星期,过程中王浩和两个学生不断讨论,单单是总结的证明过程,就写满了五十多张a4纸。 在完成第二个难题以后,王浩轻呼了一口气,任务显示的灵感值达到了‘93’,距离完成所有的证明已经不远了。 丁志强、邱会安则都非常兴奋。 他们不断审视着自己的工作,再去一点点的审视证明过程,都忍不住端起咖啡杯庆祝了,“终于完成了!” “太好了!” 邱会安朝着丁志强竖起大拇指,“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个复平面确实很重要,竟然包含着所有的质数点位,连黎曼猜想的非平凡零点,都被包含其中……”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