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以前,有学者认为数学、物理理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大的突破。 后来湮灭理论的出现,让物理理论有了巨大的突破,并带来了全新的科技发展,为人类科技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但数学的基础理论,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发展。 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比如,绝大部分人终极一生,学习的都是几百年前的数学,而数学界所谓的顶尖研究,也都是百年以前发现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也只有像是代数几何这样的‘年轻学科’,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突破,也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他数学学科,最多只是解决一些问题,但没有再提出新问题。 关于数学理论发展的停滞问题,最顶尖的数学家们一直都在讨论,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除非是数学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 现在王浩就带来了全新的突破,他说塑造的高次质点函数,很可能给数字规律的研究,带来巨大的促进和发展。 国际好多顶尖的学者已经把成果称为‘质数研究的巨大突破’。 有的著名机构则把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粗略定义为了‘王氏猜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于王氏函数的解析。 当然了。 这也只是猜想而已,王浩的研究并没有被确定下来,主要是因为无法证实。 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 就像是黎曼猜想,没有被证实的研究就只能是猜想,即便是做再多的验证,只要没有形成完善的逻辑证明,就无法被确定下来。 但这并不影响成果价值。 好多学者也不由得感叹起,“王浩不愧是王浩”,过去的两年时间,王浩并没有拿出顶尖的数学成果,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和技术研究中。 有些学者认为王浩已经‘抛弃’了数学。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天才数学家的成果都集中在十几年时间里,而不是终身都能够有顶尖的成果,王浩出成果的时间更短,只有几年时间,但他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问题,其他附带的还有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的出现都集中在几年时间内,后续则只和其他人一起在霍奇猜想上有所进展,其他就都是物理方向的成果了。 王浩只花费几年时间,个人的数学成绩已经达到了顶峰,转而物理以及科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的规律下,即便是继续做数学研究,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了。 显然。 王浩用事实证明,他并不符合一般的‘天才数学家’规律,一出手就是‘王氏函数’,直接让质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这还不仅仅是突破,而是帮助质数研究指引了方向。 以此自然被认为是‘顶尖成果’,好多认识的人都发来了祝贺。 王浩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也非常的重视,但他重视的原因并不是其数学意义,而是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构造直接相关。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能以此来进一步构造质量点,无论到什么时候,数学也只是工具而已,物理的研究才和科技直接相关。 现在他早就不是纯粹的数学家了。 “不过在函数研究取得下一步突破之前,想要找到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头疼的地方。 王浩写完了一个回复邮件,摇了摇头看向了面前的丁志强,眼中破坏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丁志强找过来了。 他谈的是博士论文的问题。 之前王浩否定了志强的博士论文,说让他和自己一起研究,中途有了成果当做博士论文内容。 现在成果已经有了。 丁志强还被列为了研究的‘合作人’,也是论文作者之一。 所以丁志强就想用一部文内容作为博士论文,而且说的还有理有据,“王老师,我在研究上也有贡献,而且我整理出了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了……” “不行!” 王浩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个研究当然很重大,你的贡献也不小,我也在论文上标注了,但是,你能总结出什么?” “如果你再取其中的一部分,那些都是你研究出来的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 虽然丁志强确实提供了不少的灵感,但问题是大部分内容,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更别说是整理之类的了,丁志强确定的贡献,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做验证计算,解析了一些复杂的方程。 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当然也能够作为博士的人,但也肯定是非常平庸的。 王浩觉得完全和丁志强的水平不符,对于任何希望未来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博士论文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丁志强…… 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