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60节


    王浩一直都想完善湮灭理论,却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

    即便是以微观几何为基础,对湮灭力的描述也只是侧面描述,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什么就描述什么,而不是给出正面的数学解析。

    后来王浩又有了新的研究,是猜想湮灭力的存在影响,和杨-米尔斯方程质量间隙问题直接相关。

    即便是对杨-米尔斯方程质量间隙的描述,也同样是‘侧面描述’,是说明湮灭力的存在,导致了杨-米尔斯理论,无法覆盖到全部的质量。

    这里就等同于是把湮灭力,当成了微观的第四种力。

    王浩一直都认为湮灭力是微观存在的第四种力,但他想证明这一点,就必须要对湮灭理论进行正面描述,并以底层数学逻辑来说明,湮灭力在微观物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就是研究湮灭力和量子物理奇点之间关系的目标。

    所谓的‘奇点’,简单来说,就是现有物理研究解释不了的问题。

    当微观有什么新发现的时候,没办法通过实验总结原因,就只能在现有的微观体系,进行一些猜想式的论证,而猜想式的论证往往是无法证明的。

    比如,弦理论。

    弦理论是无法证明的,但弦理论的数学体系帮助解释了暗物质、反物质、大爆炸,甚至参与了宇称不守恒的数学论证。

    这些量子物理的奇点问题,弦理论都进行正面的数学描述。

    不管弦理论的描述正确与否,但最少它做到了进行正面描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苹果能掉在地上,牛顿最初的简单描述是大地具有吸引力。

    当时准确与否并不清楚,但大地具有吸引力,解释了苹果会掉落到地上,而不是向天空飞的原因。

    其他人都无法针对这个问题做解释,自然只能暂时使用‘大地具有吸引力’的说法。

    现在的量子物理奇点问题和湮灭力之间的关系,就是希望能对于湮灭力在奇点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理论研究’,也就是希望利用湮灭力,来描述奇点存在的数学逻辑。

    有关湮灭力的数学逻辑描述,穿插一些其他理论的数学逻辑,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但穿插的太多就不一样了。

    假如底层的描述都引用弦理论的数学逻辑,就等同于是把弦理论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修改。

    这有什么意义?

    用弦理论数学逻辑所描述的湮灭理论,它依旧是弦理论,类似的研究多起来以后,湮灭理论就会成为弦理论的一部分。

    这就是学术渗透的可怕性。

    王浩可不希望自己研究的湮灭理论成为弦理论的一部分,但他要反驳保罗菲尔-琼斯,就必须在奇点问题上,有一定的成果,其基础就是针对奇点问题,对湮灭理论进行正面的数学描述。

    为了达到正面对湮灭理论进行数学描述的目的,王浩开始了认真的研究,他翻着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弦理论对相关部分的解析,认真的研究了好几天的时间,最后却发现一无所获。

    也不能说是一无所获,他只是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对湮灭力存在的正面描述。

    然后,王浩找到了保罗菲尔-琼斯,和他讨论了粒子短期衰变的问题。

    这是海伦、陈蒙檬,和保罗菲尔-琼斯争论的一个焦点。

    现在王浩找到保罗菲尔-琼斯谈这个问题,有点像是老师给学生出头的意思,两人就针对粒子短期衰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M.BOwuChIn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