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年就能够进入院士增选名单。 否则没有拿到国际数学奖项,也没有国内的重量级奖项,想获得院士提名,都没有几个数学院士愿意推荐。 此时,傅春杰正和一个老院士抱怨着,“刘院士,您说说,今年,本来我是稳稳能拿奖的,结果出来一个王浩,他才多大呀?” “二十多岁,什么时候拿奖不行?非要今年吗?” “数学会那群人,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裕群摇头道,“不是还没确定吗?我也不知道具体是谁,但也有可能是你。” “而且,王浩的成果高啊,一个角谷猜想证明放出来,怎么比?” 傅春杰当然知道自己在大成果上比不了,但他研究数学几十年,发表论文上百篇,也是有一些顶尖成果的。 比如,对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 这个研究出来以后,他都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做过报告。 傅春杰还是不满道,“角谷猜想确实有名气,但是不实用。” 刘裕群道,“就算不谈角谷猜想,人家还有梅森素数以及阿廷猜想的研究。前一段时间,他的数学分析还登上了《自然》杂志,在大成果上,你肯定是比不了的。” “当然了,我们肯定主推你,但要是真的拿不到奖,也没办法。” “你现在的优势一个是资历高,另外就是在ns方程上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 “现在,资历,说白了就没有什么用,这个东西拿出去都不敢说。” 刘裕群的年纪大了,但还是了解当前形势的。 如果放在几十年前,资历还是非常有用的,说从事数学研究几十年,肯定不是一个小年轻能比的。 现在不是拼资历的时代,说一个人获奖是因为资历高,估计就会被骂‘没天赋’、‘蠢材’,而且说的还非常有道理,“你这么高的资历,为什么成果还不如人?” 到时候,说的人名声都会臭大街。 所以,最少明面上来说,评奖还是要看个人成果,傅春杰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果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现在好多的流体力学的研究,都会用到他研究出的近似求解方法。 但是,从数学发展以及贡献上去考虑,应用价值反倒是拉分项。 按照那些顶级数学家们的想法,应用价值? 应用,不是做工程吗? 数学理论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应用根本就‘工程人才’的领域,和数学研究完全不相干。 所以,傅春杰要评上奖很难。 陈省身数学奖,两年评选一次,一次评选两人。 现在有三个人最有机会获奖,一个就是王浩,一个就是傅春杰,另一个则是东港大学数学系主任钟明初。 傅春杰能和‘突然出现’的王浩拼一拼,但面对钟明初,则真是全方位被碾压。 成果、贡献、名气、地位、资历,甚至是人脉、后台……他唯一有优势的是年纪,比钟明初大了四岁,但年龄显然只能是拉分项。 甚至说,连钟明初都不希望傅春杰能评上奖。 人心,是很复杂的。 如果傅春杰评上了奖,外面传出王浩没获奖,那么钟明初就会和傅春杰一样,可能成为舆论攻击对象。 王浩没评上? 解决角谷猜想,马上能获得国际数学奖项的人都没评上国内的数学奖? 那么两个获奖人是什么水平? 有什么成果? 到时候,钟明初和傅春杰肯定一起被质疑,即便有一些不错的成果,也会被拿来和王浩的成果做对比。 自然,差距很明显。 这种形势下,钟明初可能会希望傅春杰能评上奖吗? 所以,傅春杰评奖的希望很渺茫…… 第一百五十章 王浩的迷茫:论文还没有发,宣传就开始了? 刘裕群认为傅春杰评奖机会渺茫。 他一个老院士,都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也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了。 如果傅春杰和王浩的成果水平相差不大,他自然会支持傅春杰获奖,但是,双方的成果差距很大,即便支持也没有多大意义。 他可不想到老了,还在圈子里,落个不好的名声。 傅春杰可不这么认为。 即便是机会非常渺茫,他也要努力争取一番。 这也是最后的拼搏机会。 他已经快要五十二多岁了,再也不能获得重量级奖项,下一届就根本不可能了。 陈省身数学奖是颁发给中青年学者的数学奖。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