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直离开北京的时候,就知道夏言、曾铣可能要糟糕。 在回京之前,他都不知道嘉靖和陆炳在丹炉边的谈话,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推测,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兵部职方司负责的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情报、军事参谋工作,一些最高机密,主事级别的他还接触不到,但他也听到了一些“传言”,“传言”说着两年山西、陕西正闹饥荒,曾铣的复套计划又要大举花钱,滋扰地方,征调民夫和摊派粮饷曾引发了好几次的骚乱,而且曾铣本人还存在着克扣军饷的嫌疑。而传言的源头则来自一个被曾铣弹劾入狱的总兵仇鸾。 李彦直知道,仇鸾的这些“传言”兵部是有报上去的,问题是内阁是否压住了,或者有没有别的人将这些“传言”通过别的途径告诉嘉靖呢?但想想严世蕃的性格,李彦直就知道,除非这些传言完全是捕风捉影,否则的话,哪怕只有三分事实打底,严世蕃也一定会想到办法让嘉靖知道的。 “那时候曾铣就糟了!”李彦直想,可他没料到的是,不是“那时候”,而是“这时候”曾铣就已经糟了! 几乎就在李彦直离开北京之后的第二天,嘉靖忽然下令要内阁重新审议这次复套行动的后果,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复套是否师出有名?第二,粮饷是否充足?第三,是不是一定成功? 第一个问题是虚的,第二个问题是关键,而第三个问题则是嘉靖的底线!如果只是这三个问题也就算了,可这三个问题后面还跟着一句话,一句很可怕的话,就是万一师出无名、粮饷不足又不一定能成功,“一铣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何!” 这已经不是在询问,而是在定调了! 西北没钱! 这一点李彦直在东南时就听说了,而在西北巡视了几个月后他就更加坚信。 明帝国内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南农业发达,商品经济又繁荣,真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而西北却由于历史原因普遍贫瘠,粮食生产连自给自足都难,至于说要买粮又没钱!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依靠中央的支持。可是中央就有钱么? 没错,嘉靖刚刚拨了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启动经费,但是二十万两白银相对于这个复套的大计划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就在出发之前,李彦直才翻查了兵部关于复套计划的相关资料,知道七十年前的兵部尚书白圭第一个提出这项计划时曾做过估计,认为每年可能要投入九百万两白银来维持,正是这个可怕的数字吓倒了七十年来的历代执政者! 嘉靖在权术上有一定的天赋,但在国事上的表现却有着诸多的毛病,做事尤其缺乏执中审慎,易走向极端执拗,刚听到复套计划时他很兴奋,竟也没想那么多,但回头一想觉得不对,便从一个极端倒向另外一个极端去了。 可是,皇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出错的,所以错的必然是臣子,必须有臣子来为这件事情负责,这样皇帝才能不丢脸!所以嘉靖提出了那三个已确定答案了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夏言无法回答。 自再次入阁以来,他在西北这个贫穷的地方干是花钱的事情,而在东南那个富庶的地方干的也是花钱的事!数百万两白银啊!即便身为首辅的他也筹措不出来!在大明现有的体制下,就算是夏言这样的强势首辅也丝毫没有能力解决财政问题。 至于说必胜——战争是没有必胜的。 李彦直站在山西的长城旧址上,俯视底下那些边境村落时,忽然发现大明帝国的这个侧影竟是如此的破落! 这里和东南,真的是同一个国家吗? 他心里不是产生了嫌弃,而是感到悲哀。 “东南的钱,没有用对地方啊!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