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的表情极为古怪。 因为这奏疏,与其说是李善在给自己表功,顺便给中官和指挥何岩拍个砖之外,不如说…… “翰林修撰欧阳志,贯彻坚壁清野,十万军民才得以入城得生,鞑靼军旋风而至,城中惶恐,欧阳修撰号召坚守,锦州上下无不以欧阳修撰马首是瞻,欧阳修撰日夜巡城,鞑靼百般手段用尽,无计可施……” “若无欧阳修撰,锦州上下俱死矣,臣些许功劳,不及欧阳修撰万一。” 接着,便是各种绘声绘色的讲述欧阳修撰是如何的临危不惧,如何的胆识过人,如何使人钦佩,如何一次次的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又是如何坚守城池,绝不肯乘胜追击,更可贵的是,年轻的欧阳修撰,有大将之风,镇守锦州,使锦州坚如磐石,这欧阳修撰,亦如磐石一般,指挥若定。 最后李善几乎用钦佩的口吻奏报:“臣阅人无数,欧阳修撰此等奇人,未曾见矣,此一人可抵十万精兵,臣能独活,奏陈捷报,皆赖欧阳修撰活命之恩,欧阳修撰,可敬,可佩!” 一口气看完了这份捷报,弘治皇帝倒吸了口气,脸色越来越凝重。 这太不寻常了。 以往边镇里的奏报,除了吹嘘自己,当然偶尔也会提及一下别人,可似这般往死里夸的,除非是自己的上官,需仰人鼻息之外,实在不多见。 你要说李善这个人高风亮节,那又不对,他可是狠狠的抡起胳膊一巴掌一巴掌的往那指挥何岩还有中官王宝脸上啪啪的打啊,够狠。 这奏报,似乎透露出了一个信息,欧阳志,才是这一次守城的总指挥,不只如此,这一次守城,欧阳志至关重要。 只是……单凭一人的奏报,实在……有些云里雾里。 欧阳志……当真如这李善所言吗? 弘治皇帝甚至在想,倘若是朕自己,亲临锦州那样的环境,能否凭借着一个小小的修撰服众,能否得到全城军民的信赖,能否镇定自若,能否一次次的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能否…… “陛下……如何?”马文升有些急了,小心翼翼地询问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铁青着脸,没有回答,而是深深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这一眼,看得方继藩心里发毛。 却在此时,萧敬匆匆而来,边道:“陛下,中官……” 他还没继续说下去,弘治皇帝正色道:“拿来。” 萧敬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果然……被人抢先了。 该死,这王宝连送急奏都比人慢一分。 不过萧敬依旧面带笑容,小心翼翼地取了奏报,呈送到了御前。 这是中官王宝的奏报。 皇帝并不傻,所谓兼听则明,在地方上,往往都有几套系统,有的来自于厂卫,有的来自于按察使司(之前一直写为转运使,跟宋朝弄混了。),有的来自于都指挥使司。 任何事,需相互印证即可。 他漫不经心的样子,打开了王宝的奏报。 王宝倒是极聪明的,没有对何岩和李善有太多的微词,不过……又是欧阳志…… 弘治皇帝瞳孔收缩,王宝乃是宦官,明显节操不太够,相比于李善的矜持,他完全到了不要脸的地步。 弘治皇帝认真地看完了奏疏之后,沉吟了很久。 直到第三封捷报传来,事实几乎已经完全清楚了。 弘治皇帝这才坐下,看着一个个紧张看着他的大臣,弘治皇帝抿了抿蠢,才道:“方继藩……” 见弘治皇帝脸色凝重的样子,方继藩心里有些紧张,一口心像是给悬得高高的。不会……真的牺牲了…… 其实……牺牲了倒也还好,至少还对得起自己,可……不会是投敌了吧,这就真的是把自己的脸都丢尽了。 实在是被皇帝的那一眼看得令他捉摸不透呀! “你教了一个好门生啊。” 弘治皇帝感慨道。 方继藩心里乱七八糟的,只有默然无言。 弘治皇帝凝视着方继藩,道:“卿为何不言?” 方继藩有些尴尬:“陛下,这是夸赞,还是讽刺?” 心里是真的发虚,因为在很多的语境之下,你有一个好儿子或者好门生之类的话,往往是带着讥讽的。 方继藩又不是二,怎么能随便接茬,到时候领会错了意图,脸没了没关系,唾面自干也不是啥事,别到时候还得一个恬不知耻的罪名。 弘治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