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就正式来往于申城与特-区之间,开始了她的生意。 她拿着计经局的条子,从特-区贸易部进口国外的各项精密仪器、家电、自行车等等。 一年下来,马小璇净挣十万。 而当时城市职工的月工资,才只有六十多块钱,高智源的工资也只有八十块。 这十万块钱,是马小璇挖到的第一桶金。 她的第二桶金,是从帮新盛农场卖大豆玉米挣到的。 当时新盛农场处在命运的岔路口,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农场有产量高、质量好的大豆玉米,但由于不善经营,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与压价,一直面临亏损。 马小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特-区寻找把这些优质的大豆玉米卖出去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发现了机会。 南方人爱吃鸡,可是,喂鸡的饲料都是依靠外地进来的,因为本地不生产喂鸡的大豆玉米。 马小璇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去联系养鸡场,去向他们推销东北的优质玉米大豆。 养鸡场那边见到马小璇带来的玉米大豆,觉得不错,而且价格也不高,愿意买,但问题是,从东北到南方,距离遥远,如何解决运输问题,这才是关键。 只要她能把大豆玉米运过来,养鸡场就会大量购入。 于是,马小璇又在东北、申城、特-区三地奔波,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在她的努力下,又凭借着计经局的背景,加上她灵活的手段,最终在申城一家航运公司,开辟了一条从东北到南方的航线,专门运输新盛农场的大豆玉米。 这样,既解决了农场的销售问题,又给计经局增加了一项业务,自己也凭借着这一业务赚的盆满钵满。 完美实现三赢。 新盛农场凭借这条销路,彻底打开局面,不但自家农场发展的红火,还兼并了附近多家已经衰败的农场。 到八四年时,马小璇已经身家百万,个人资产在申城能排到前十。 她也由最初的单打独斗,逐渐发展到十七个人的工作团队。 这十七个人,多数成为她创业初期的元老。 第316章 与计经局的交锋 马小璇的成功,是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 尤其是她所在的单位计经局,更没料到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女子,会如此的精明圆滑,居然能靠着计经局的便利,赚到了百万身家。 所以一个个懊悔不迭,早知道这项业务利润这么大,当初就该自己来担任这个特派员。 马小璇的成功,引起了计经局上下的妒忌与针对。 也有人提出想分一杯羹,还威胁她,如果不配合的话,就要撤销她的职位,把她调回来,断了她赚钱的路。 但是,谁能占到马小璇的便宜? 马小璇知道自己羽翼已丰。换句话说,就是她翅膀硬了,不必再留下来受计经局的气,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所以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辞职。 辞职后,凭着她这些年积累的人脉关系,自立门户,在特-区成立一家贸易公司。 并且,她很狡猾地带走了之前自己辛苦开辟出的销售路线,就是从东北农场往南方运送大豆玉米的销售渠道。 不仅如此,还顺便带走了团队所有人,把每个人的工资提高到原来的六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团队的小伙伴们被高薪工资吸引,自然心甘情愿地跟着马小璇走。 他们看出来了,马小璇野心勃勃,头脑聪明,跟着她发展,肯定比待在死气沉沉的计经局更有前途。 马小璇把人和大豆玉米的销售路线带走了以后,计经局的人大动肝火。 她这一招,又狠又绝,可以说把计经局在特-区这些年的根基全挖走了。 虽然这个根基,是马小璇一手创立出来的,但计经局的人以为,这都是背靠计经局的功劳。 没有计经局,她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翻出什么浪花? 计经局的人咽不下这口气,决定给她捣乱。 捣乱的办法又原始又笨拙。 她不是把从东北农场的销售路线带走了吗,那就破坏这条路线,通过各种手段给航运公司施加压力,让航运公司不再帮她运输。 在计经局的压力下,航运公司妥协了,不再帮马小璇运送玉米大豆。 计经局又让其他运输公司联合起来这么干,一起抵制马小璇,就是要逼着马小璇把这条销售路线让出来。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