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早定,你们可有推荐人选?” 顾人仪有避嫌的心思,“自古用人权柄归于上,臣为首揆,不应多言。” “臣附议,还请陛下委派。” 其实明朝的文官本来是什么都要管的,只不过二十多年下来给他收拾的老实不少。 朱厚照沉吟一声,“朝中六部九卿已是稳固之局,还是不易再动。” 像是吏部尚书蒋冕、兵部尚书张经、外务官桂萼,这都是新上任的,按照他的习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否则一个衙门没熟悉,又去了另外一个,走马观花一样的,搞什么? 另外如户部尚书姜雍、产业部尚书邢观、工部尚书吕恩、少府令范玉昌和礼部尚书靳贵,这都是当得很称职的,朱厚照也不想动。 至于刑部尚书周铮、大理寺卿赵慎和左都御史张子麟,这些人朱厚照觉得他们入不了阁。 赵慎倒是几十年的老臣了,经验丰富,但他几十年的经验都在办案、断案这一块。就像原来的刑部尚书闵珪,成了一个领域的标志性官员,那就不好动了。 而内阁阁老的选拔原则,是与未来的施政方向有关的,与如何办案子没关系。 朱厚照现在有两个总体上的选择, 一个是像嘉靖那样,继续玩新老交替的游戏,就是现在顾人仪上去了,那在后面给他放个不一样的年轻人,比如严嵩。等到时机成熟再行替换。 另外就是像早些年三杨阁老和刘健、李东阳、谢迁这种,保证内阁的团结来获得朝政的稳定。 而即便是第二种,朱厚照也不会放纯粹的、只会清谈的官员。 本来王阳明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他身体不好了,还是让他养着吧。 这么算下来,他心中还真的难以决断,便说道:“你们两位不必如此,朕还怕你们任人唯亲?若是心中确有合适的人,不妨说一说。” 顾人仪和王廷相于是不再推辞,分别说了个名字。 顾人仪推荐王守仁,王廷相则推荐顾佐。 朱厚照都摇头,“王阳明身体不适,顾佐么,南洋公司离不开他。” 这样,顾人仪又推荐一人,“陛下,礼部右侍郎,方献夫如何?” 方献夫…… 这个人么,是王守仁的弟子。 看来咱们的顾阁老是很会照顾皇帝的心情,嘿,就算是清流,可要当到首揆,不知道怎么拍皇帝的马屁又怎么能行?哪怕是暗拍都得拍。 朱厚照先前没想过这个人,主要是方献夫跟随王阳明确实把自己的学术造诣搞得很高,但此人的心思么……给朱厚照的感觉就是都在精研理学上。 历史上,他也是因为大礼议而被嘉靖重用。 朱厚照给他弄到礼部去任右侍郎,算是人尽其用,可说要让他入阁,哪怕他是王守仁的得意弟子那也不行。 他本人推崇王阳明,那是他个人的事情。 官职,这是公器,否则他该给王阳明上一堆文臣的荣誉尊号了,太傅也不是给不起。 顾、王二人看皇帝闭口不答,就知道此人黄了。 “陛下欲从地方督抚中挑选吗?” 这个操作在正德年间,已经被皇帝做过了,虽然仍有部分人觉得拔擢太快,但有先例,自然不是问题。 现在比较冒头的地方大员,如新疆巡抚王宪、山东巡抚欧阳铎、四川巡抚杨慎、浙江巡抚汪献等,这都是皇帝尤为信任的大臣,而且大多在政务方面搞得有声有色。 朱厚照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名字,这事也不需纠结过甚了,他开口道:“令欧阳铎前来听旨,此人是个办实事的。至于山东巡抚之缺,由关延卿去补。”M.bOw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