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我先来说说我的想法,在这条胡同的改造中,应该吸取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 “之前在巴黎我和格姆鲍赞巴克先生聊过,了解了他的开放式社区理念,我觉得这种理念也可以应用在这个项目当中。”老实胡同院落与院落之间的空间比较狭窄,要是全部竖起围墙的话,公共空间就不够了。 “可以对相邻院落进行连通的设计,引导邻里间的新的交往模式,同时也预留了很多交往空间和公共空间。” “在建筑形式上,可以在局部进行新的尝试,但是在整体风格上应该保持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保持城市文脉的延续性。” “小楼的意见我也很赞成,我们这次不仅是为自己改造一座新房子,同时也是对北京老城区改造方向的一次探索。”徐家平照旧第一个支持,如果这种探索获得成功,他们在建筑界的地位将飞速提升。 同时这些建议也并不妨碍他们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子,在老城区的胡同里,确实没有什么比四合院更好的方向了,跟着林楼做了这么多项目,他们都懂得建筑并非是孤立,而是和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地联系。 大方向不能更改,但是在细节上可以做文章的地方还有很多,李庆熙喜欢园林,他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打造微型景观,同时负责整条胡同的景观设计;冯少平喜欢尝试新技术,也可以在四合院里加入大幅的落地玻璃窗…… 就算是远在香江的许文彪和梁志天,他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参与进来,比如最近梁志天就在琢磨,如何吸取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然后化繁复为简约,设计出更加简洁流畅、同时又充满东方韵味的新式家具来。 或许因为自己的干涉,梁志天能比原来的历史中更早闯出新中式设计的路子来呢,让新中式装饰风格早日出现在高端项目中。 除了这些工作之外,林楼还正如他先前对那些记者所说的那般,开始撰写论文,之前在美国和在巴黎搜集到的资料已经慢慢研究了一些,从中找出了不少能够支撑自己论点的证据,趁着现在北京的城市规划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希望能早点写成文章引起规划委员会的注意。 写好之后,林楼请吴委员替自己把关,吴委员看着这些文章陷入思索之中,“.…..你的这些文章和时下流行的说法有些不太一样啊!” “不过从你应用的这些资料来看,对出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很有帮助!要是按照我们目前制定的规划方案推进,的确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但是你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是有些不太一样啊!” “因为他们原历史中拿出来的解决方案已经失败了,我们肯定不能在他们曾经摔倒的地方再摔倒一次,要不然摸着美国等先进国家过河就没了意义!”美国实在是个好榜样,许多地方都能摸着美国过河。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美国也快要被摸秃了,很多领域都已经走到了美国的前面,实在是没办法继续摸他们了。 “而且,我提出来的解决方案,也有很多是在欧美国家得到过验证的,只是时间上有些不连贯而已!”或许六十年代出现的问题,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林楼按照自己的经验,将这些粘合在了一起。 “整体而言,这些文章的质量还是很高的,我继续帮你投递吧!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就算你自己去投递,他们也会发的。”吴委员说道。 在他看来,林楼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年轻,在很多人看来积累还不够,而一旦这些文章发出去,他在规划领域的积累就差不多够了,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了!M.BowuchINa.CoM